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194522
大小:100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21
《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机理及协调关系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机理及协调关系实证研究赵颖文作者简介:赵颖文(1985—),女,江苏盐城人,经济师,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Email:yingwenzhao_2005@126.com。通讯作者:吕火明(1963—),男,四川蒲江人,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项目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Jb1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JBK1507007);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14QNJJ-005)。1,2吕火明1,2(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2.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
2、0066)摘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问题是“四化同步”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面临的综合性课题。本文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互动机理,构建了“两化”联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中国数据对“两化”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测评,结果显示,我国“两化”协同度正处于稳步提升的态势,但城镇化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力并没有充分发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阻滞作用,需通过大力提升城镇化内涵质量促进“两化”协同发展。最后,本文点出了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耦合机理
3、;协同发展;对策建议一、引言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中,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问题最为突出,是掣肘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新常态下,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两化”发展方式、速度和动力呈现出新特征、新趋势,“两化”关系也顺势进入了新阶段、新征程。“两化”关系能否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能否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现状,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此,有必要厘清新时期中国“两化”所处的阶段特征与互作机理,对新常态下“两化”协同发展的创新
4、思路和路径进行探索与分析。11二、文献回顾(一)新型城镇化内涵界定目前,对于新型城镇化的理解,学术界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就其内涵基本能达成共识:①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农村剩余人口与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并从事非农产业,享受与市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②强调集约式发展路径。一改过去单纯依靠物质资本投入和资源大量消耗的发展路径,利用人力资本和创新要素走内涵式发展;③注重城乡协调统筹发展。促进优势资源与要素在城乡合理流动,实现城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形态和文化结构协同发展,逐步消除城乡社会经济利益矛盾;④重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改变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摊大饼的发展模式,以追求绿色
5、、生态、文明、和谐为目标,促进城市文明、生活理念不断向农村渗透,谋求城镇化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目前学界针对城镇化水平的测度,分单一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两类。其中,单一指标法如以常住城镇人口比重或户籍城镇人口比重反映城镇化进程测度,以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或恩格尔系数来衡量城乡一体化水平等。而学者更偏向于采用复合指标法测度城镇化水平,例如,李振福(2003)[1]从城市发展潜力、城市经济和城市发展装备等三个方面对城镇化进行评价;赵雪雁(2004)[2]认为应从经济实力、居民素质与生活质量、科技与信息现代化和环境发展水平四个维度对城镇化进行测度;孙长青等(2013)[3]基于经济学视角,
6、在评价框架中考虑了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生态宜居、集约协调等四个方面内容;沈宏超等(2015)[4]在分析解读新型城镇化时代内涵的基础上,认为要从经济发展、人口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六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总体而言,复合指标法更能反映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演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比单一指标法更客观、更加贴近现实。本文认为新型城镇化测评体系的构建需要把握三个重点:第一,把握新型城镇化在发展模式上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指标的选择应尽量反映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第二,要认识到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涉及多层面、全
7、方位的有机体,指标体系要能反映一定时间维度上社会、经济、民生和环境的基本面貌;第三,从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来看,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进行有机分割,表现出由宏而微、由总而分、由上而下、由繁而简逐层推进和逐层罗列的特征,确保指标体系的层次分明与有机统一。(二)农业现代化内涵界定国内学者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测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农业现代化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学者们对其本质存在共识,但是在具体表述及所强调的重点与测评方法上存在差异性。柯炳生(2000)[5]认为农业现代化有三大总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