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ID:35202418

大小:4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1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_第4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数学教师必须研究新的学习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用素质教育的目光审视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发现教师满堂灌,学生听,学生参与少,学习呈现应付状态,导致学生厌学,两极分化严重,教学质量不高。学生需要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需要主动探索与交流的平台。因此,教学方法和学习

2、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研究势在必行,急不可待。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分三个阶段实施:(一)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1.在初一年级4个班、初二年级个6班通过实践论证这一课题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可行性。2.通过网络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观看相关课堂实录,将优点及时用运到具体的课堂实践中。3.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二)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0年7月)在教学中加以组织实施,初一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期间,要坚持写课后小记或个案分析,组织

3、阶段性小结,不断地检查教学效果,并加以完善。探索出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形成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三)课题的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在资料原始积累和每一个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分析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课题启动后,课题小组成员投入到紧张的研究中,按实验方案、实验计划井然有序地进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过程经历学习——讨论——实践——改进——验证——确定——总结七个环节,课题小组成员采用自然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量法、统计

4、法等进行综合研究,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研究课堂数学教学设计,形成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从而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的共同发展。课题研究很顺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观念的转变比技能的进步更重要。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前提。在实验过程中采取自学、外出学习、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派课题组成员先后到省、市、区参加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培训学习,看光碟展播,请区教研室专家亲临指导。阅读《数学课

5、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中学教学》、杂志、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从大量的书籍中吸取营养,在学习中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用《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指导课题研究,把实验目标落实到实处。2.制定研究措施,科学管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课题组的领导和实验教师共同拟方案、聘专家、学理论,结合实验展开研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领导坐阵抓课题研究,把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有效地结合,力求达到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研究过程科学化,实行定时研究、定

6、时汇报、定时督查、定时指导,做到目标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每次研究活动定专题、定人员、定内容、定方案,做到有记录、有成果;对实验中的系列效果进行阶段性总结、论证、评价,加强个案分析,找出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差异探索出适合农村初中数学活动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实验步骤程序化,实验教师先独立操作找良方,再集体研究定良策,后改进验证成定论。资料管理规范化,建立资料信息库,教师研究所写的教案设计、教学论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写的小论文、实验报告和亲手制作的学具等收集起来,分类保存,作为验证实验的依据。3.研究教材

7、。初中数学中,我们主要研究了二、三、四册的教材内容,并对教材中的各章节的内容作了详细的分析,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把教材分为三种类型,即适合学生活动内容34节、基本适合学生活动的内容41节、不适合学生活动的内容12节。又将前两种类型的教材内容分为两种形式的教学,即课堂数学教学活动课和课外数学实践活动课。4.优化教学过程,构建数学活动化课堂教学模式。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用新的数学教育观、新的教育策略、指导教学工作。在研究中,将课题研究、备课组活动、校本教研有机结合。变传授式教学为师生互动研讨式教学;变封闭式

8、教学为开放式、综合型教学;课堂教学的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分组活动为主,辅以班级活动和个人活动。分组活动大多采取班内分组,有时也打破班级界线进行年级分组,班内分组是主要方式。组织形式依据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空间而定,在合适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展开活动。活动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由学生思维方式和活动课程内容的知识性质决定,方法灵活多样。可结合相关教材创设形象、直观、富有趣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熟悉的素材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设立“看一看、做一做、拼一拼、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