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案例与反思 _1

《长城》教学案例与反思 _1

ID:35262367

大小:12.9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2

《长城》教学案例与反思 _1_第1页
《长城》教学案例与反思 _1_第2页
《长城》教学案例与反思 _1_第3页
《长城》教学案例与反思 _1_第4页
资源描述:

《《长城》教学案例与反思 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城》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案例】《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有两大成功之处:〖片断1〗教学伊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组长城的图片。学生看后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师:你能告诉我,你看到了有关长城的一些什么吗?生:我看到了长城很长。生:我要是能去亲眼看看该多好啊!我趁机打出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

2、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运用图片的直观和名人名言导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急切地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长城的,他们的主动意识就尤其强烈,为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奠定了基础。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我已经做到了。)〖片断2〗师: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生:垛口、瞭望口、射口。师:你能在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吗?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结合课文来说。

3、)垛子: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齿形墙总的称为垛口师:请你们来画一下示意图,好吗?指名上台画,并集体评议。(这一环节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课前我一直担心显学生画不成,结果我找了三个同学上讲台上画,全对了,我想这是图文结合的效果。)【本节课不近人意之处】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本着以读为本,让学生自读──评读──齐读,使学生从文字上体会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为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长城修筑的不易,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很多血汗,激情朗读前,我插叙了孟姜女的故事,本意是让课堂添加些色彩,但结果远在我想象之外

4、。此时,课堂基调却突然变了。学生听后啊呀了一声,在下面小声说:秦始皇真残酷。我立即感觉到情感注入错了,孩子们只看到了秦始皇的残忍,于是我立即又补叙了秦始皇是为抗击外敌而修长城,为的是保卫国家安全,可是,这些补充也没能扭转什么,当课末我让学生说学了课文,你想说什么?时,学生大多都是围绕秦始皇对劳动人民的残酷而谈。没办法,本来拓展延伸中我想让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知识和资料,以《中国人民的骄傲──长城》为题出一期板报,不得不改成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还是其他什么呢?让学生收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文章,准备下一节课开辩论会。【教后反

5、思】在这次教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图文结合(视频资料与课文语言结合)的效果是不可忽视的。同时,我更感受到补充材料对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的重要作用。一旦引导不当,会适得其反。如果在课前我能预想到学生会出现这一情况而防患于未然,那么,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不会是这样的了。课后我一直很后悔,是不是不该插叙那个故事,本文情感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是不是偏离了情感目标?可我设计此环节的本意不是这样的,哎,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