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宁夏银川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D:35338888

大小:81.0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23

宁夏银川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宁夏银川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宁夏银川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宁夏银川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宁夏银川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笫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1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作为家国同构的中国社会,其统治的根基是家庭,“孝”的观念、行为和评价在百姓的生活中普遍存在,于是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的“仁”通过“孝”把它的伦理价值诉求、道徳价值观念和政治伦理规范贯彻到百姓生活中去.孔子使孝由源出的宗教意义转化为纯粹的伦理意义

2、,从宗教道德传统转化为个人道德修养及家族道德原则。孝成为一切高尚道德的内在根据,在具体践行过程屮,奉行孝道成为建立各种美德的起点;实践孝道的过程就是仁德不断扩充发展,进而实现孝的冃标,同时进达仁德的境界。孝悌是仁德的基础,在家里行孝尽悌就是仁德培养的开始,是达仁的有效途径。孝是具体而微的道徳情感要求,是每个人必须履行的;仁则是对世间一切人和事普遍关照的伦理道徳归宿,是由个人道徳修养提升而来的,因此孝是一切仁徳的根本。对父母尽孝,是实践仁德的第一对象,也是仁德培养的开始,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其中就包含着生时尽孝,死后依礼祭祀。孔子指出侍奉父母必须依礼奉行才是尽孝,说明当时礼所规范的事情就是应该

3、做的事情,礼即理,是当时社会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因此依礼尽孝就是仁德的自我实现和不断提升。孔子的仁强调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爱人。孔子要求人们用博大的胸怀去爱人,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亲之情成了仁的根本内容。对父母的亲亲之爱即“孝”,就自然成为仁爱的起点。孝与仁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百姓通过对父母的亲情之爱推己及人,彰显个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和担当,不断追求仁爱的最高目标。孔子在新的逻辑结构和时代需要下,将孝悌伦理与社会需要重新组合,使孝的观念不仅局限于家庭伦理层而,也为社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孔子从家庭内部父子、兄弟之间的自然“亲亲”出发,将孝的功能推广到社会和政治层面,以期对家

4、庭、社会和国家关系作出较为圆融的和解。孔子的孝强调子女对于父辈的尊敬,在亲亲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尊尊、长长的重要性。在以家为本位的宗法社会里,家与天下合二为一,为政者便以父子关系来比附君臣关系,臣子要像对父母尽孝那样对君主尽忠,孔子认为孝是为政的始基,孝悌是可以实现和操作的道德实践,从孝悌在家庭内部的实行推广至整个国家,仁政的冃标就可达到。总之,孔子由仁德、仁爱而达仁政的具体途径,孝始终贯穿其中。孝是仁德的根本,是仁爱的根基,是仁政的根源,体现出孝是仁得以塑造的道徳根据,是仁得以展开的实践基础,是仁由下而上得以施行的内在动力。(摘编自《论孔子之仁与孝》,有删改)1.下列关于仁与孝的关系的表述,

5、正确的一项是A.孝是儒家核心理念,它常把伦理价值诉求、道德价值观念和政治伦理规范,贯彻到百姓生活中去。B.仁作为伦理道徳归宿,是由个人道徳修养提升而来,孝则是具体而微的道徳情感要求,普遍关照世间一切人和物。C.孝与仁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百姓只要能够对父母行孝,并且能够把这种孝道推己及人,便可达到仁爱的最高境界。D.孝是仁的道德依据,正是因为有了孝,仁才得以展开,具备了由下而上得以施行的内在动力。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段以“孝”入手,分析了孝原本只是一种宗教道德传统,从孔子开始,才转化为个人道徳修养及家族道徳原则。B.因为依礼尽孝是仁徳的自我实现和不断提升,所以对父

6、母尽孝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徳规范,依礼奉行,包括生时尽孝,死后依礼祭祀。C.文章从“孝”入手,论证“孝”是一切仁德的根本。在家里行孝尽悌就是对仁德的不断扩充和发展,最终可以实现孝的冃标,同时进达仁德的境界。D.文章论述了“仁”和“孝”的关系,在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里,家庭是统治的基础,如果可以把孝悌作为道徳实践,推广至整个国家,就能达到仁政的目标。3.依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作为儒家核心理念,结合时代需要演化为“仁德”“仁爱”“仁政”思想,形成了完备的"仁学”体系。B.对父母尽孝并不是要满足父母提出的任何要求,对父母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言行加以规劝也在尽孝的范围之内。C.孔子

7、从家庭内部的自然“亲亲”出发,将孝的功能推广到社会和政治层面,对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做出了圆融的和解。D.不断提升仁徳,推广仁爱,君主将自身的仁徳施于百姓,再施以仁政而民心自化,就有可能实现天下大同的太平盛世。(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不求答案的叩问陈益时光漫漫似水。至今回想起,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母亲并没有给我留下金钱和尊荣,甚至从没说过一个爱字,但我始终感受着。这令我明白,做永远比说来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