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初中语文新课程的认识

浅谈对初中语文新课程的认识

ID:35383769

大小:58.8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浅谈对初中语文新课程的认识_第1页
浅谈对初中语文新课程的认识_第2页
浅谈对初中语文新课程的认识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对初中语文新课程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对初中语文新课程的认识穆棱市共和中心学校沈金良自从2000年课程改革以来,我始终从事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多年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不断的转变教育理念,对新课程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対新课标的认识新课标中更加强调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一门学科,主要体现在四个理念:1、她着重于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善于运用语文的能力。2、语文教育要重听说读写训练、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3、新课标中更侧重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强调

2、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变教师的单纯讲解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二、对新教材的认识1、充分体现了人文性。例如老教材前面的“说明”、“前言”在新教材中变为“写在前面”,以对话的口吻,更为学生喜爱。2、更便于训练学生能力。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并且把每个单元分成U!个部分一课文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她的好处是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突出探究、培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探究问题的能力。3、淡化文体意识。新教材不按文体分单元

3、,每个单元文体丰富。从文学体裁的角度看,有诗歌、散文、小说;从表达方式看,有抒情文、叙事文、议论文、说明文;从语体角度看,有白话文、文言文。4、“课后练习”在新教材名为“研讨与练习”,提倡“少做题、多读书''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每课的练习中至少有一道向课外延伸的练习,或提供一篇文章与课文比较阅读。三、对语文新课堂的认识在新课标四大理念屮第四条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的课程改革提出:课改主要是改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提倡教学民主,师纶实现“平等对话J这就要求教师由过去的课堂组织者,退居到“指导者、帮助

4、者、合作者"的位置,真正转变教师角色。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现在的初中学生,在生理上的成熟提前了三至四年,而心理的成熟却延迟了二至三年,普遍没有学习口标,在人多数学生心里,都认为是给家长和老师学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走进学生、信任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多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热爱学生,保持一颗童心,富有同情心和耐心,是教师应具备的品质,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2、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学习习惯的养成。字词必须落到实处,要培养他们勤查字典的习惯,一般课文中的生字、词都要让学生自己查,每个单元

5、结束,进行一次字词检测。此外,尤其要注意学生书写整洁、工整的培养。至于背诵篇目也应重视起来,有的老师讣学生亲自在老师面前背诵,又发现时间不允许,若让学生在组长处过关,又不放心,处于两难境地。其实,采用全班默写,教师批阅的方法,既省时省力,又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3、改变教学模式。首先每节课的设计,亦可说是“定位”,都应有一个“度”,深了浅了都不会完美。第二,面对新课改,必须摒弃“设套”式的教学,要抛弃过去背景介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三段论教学模式。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对话

6、、一种沟通、一种合作的过程。切切实实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足功夫。作为教师,与学生一样,也应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在备课吋,我先抛开一切教学参考资料,先亲身去体验教材内容,来一番教师的自主体验,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也容易找到与学生引起共鸣的话题;然后对照相关的参考资料,看哪些有必要考虑,不同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有如此差异?以此来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出较为科学的教案来。还可以找身边的老师或朋友阅读文本,了解他们的阅读感受,进行一些合作探究,以此作为指导我们备课的信息资源。这样一来,就有

7、利于为学生铺设平台,施展他们的才华,使语文课堂生动起来。2013年11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