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ID:35393949

大小:63.3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4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_第1页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_第2页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_第3页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1识记文学常识,理解文章内容2识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重点文言字词3理解并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教学重点、难点:1“而”字的用法2使动用法3宾语前置句教学设想:学生提前完成学案,上课时比对答案,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或错题。老师课堂上予以解决,并针对学生难点和考试重点进行讲解。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记忆消化,再进行课堂检测。如时间不够,可下堂课前进行测验。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出示复习重点:1通假字2占今异义3常见文言实词4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贝IJ、者、之)5词类活用6特殊句式(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

2、省略句)7文章内容理解8文学常识一、文学常识《左传》/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作者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春秋三传”是解说《春秋》的三部史书:《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字价值。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叙事委婉详尽,情节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描写人物婉而冇致,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二、注音氾()南佚()之狐纟追()而出共()其乏困朝()济而夕设版焉阙()秦秦伯说()逢()孙杞()子三、课文内容理解整体把握秦晋围

3、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坦言知亡,避其锐气亡郑有利于晋存郑有益于秦晋国贪得无厌晋师撤离四、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2、秦们说通3、夫晋,何厌Z有通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5、失其所与,不知通五、从下列各句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并分别写出其古今的不同意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今:2、行李Z往來古:今:3、亦去之古:今: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今:六、重要词语解释1、且贰于楚也。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3、辞曰:臣Z壮也,犹不如人。4、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6、焉用亡郑以陪邻?7、行李之往来。彳8、共其乏怵I。9、且君尝为

4、晋君蜴矣。蜴:10、朝济而夕设版焉。济11、又欲肆其西封。肆12、阙秦以利晋。阙13、秦伯说。说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15、失其所与,不知与七、重要虚词解释:1、而①今急而求子②夜缱而出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④朝济而夕设版焉。2、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之①唯君图之②子犯请击之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臣之壮也⑤夫晋,何厌之有5、其①君知其难也②吾其还也③以其无礼八、而: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不并列关系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

5、捕蛇者说》(2)表Zh递进关系君子闿学而F1参省乎己。——《苟子•劝学》(3)表示顺承关系余方心动欲述,而大声发于水上。一一宋・苏轼《石钟山记》(4)表示转折关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一《苟子•劝学》(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吾恂恂而起。一一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练习:1蟹六跪而二螯2吾尝终日而思3丿主宗受而藏之丁庙4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5图穷而匕见6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咲丽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8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九、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晋军函陵,秦军沢南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邻之厚,君之薄也既东封郑阙秦以利晋因人之力而敝之共其乏困十、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

6、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一般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一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3既來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4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十一.特殊句式(指出句式类型并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夫晋,何厌之有?(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5)晋军函陵,秦军汜南(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怵I。十二、宾语前置1否

7、定句屮,代词作宾语。例:忌不自信。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常见疑问代词有“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例:沛公安在?3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例:何厌之有?4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例:唯利是图练习:1古之人不余欺也。2大王来何操?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唯兄嫂是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