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ID:35406364

大小:6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4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州市立达中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三语文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6分)1.根据汉语拼咅写出汉字。(4分)荡yang(▲)lin(▲)啬心往神chi(▲)xiao(▲)声匿迹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我们家座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迷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宾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檢的山坡,我穿行在遮敝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

2、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岀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①▲,大雪满弓刀。(▲《塞下曲》)②晓战随金鼓,▲。(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③▲,正是河豚欲上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④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⑤参差荐菜,左右流Z。▲,▲。(《▲》)⑥陈胜、吴广乃谋曰:“▲,▲,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陈涉世家》)⑦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A(陶渊明《桃花源记》)⑧▲,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吴均《与朱元思书》)4.阅读《格列夫游记》,完成下面问

3、题。(5分)①语言学校的教授们改进本国语言时,遭到了妇女和▲、▲的联合反对。(2分)②格列佛是怎样误入“小人国”的?(3分)5.《气象物候》专题告诉我们:物候现象的来临主要取决于纬度、经度、高下这三个因素。这些因素在古人的诗作中也有涉及,如以下三句诗,请指出它们各反映了哪一种影响物候的因素。(3分)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第①句反映了▲因素;第②句反映了▲因素;第③句反映了▲因素。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4分)阅读《桃花源记》,完成6—9题。(10分

4、)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出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辔,并怡然白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來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雷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

5、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2分)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C.渔人甚异之•缘坡植牡丹芍药《于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B.处处志之■D.乃不知有汉■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E.既出,得其船,■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2.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屮有“童揣纵歌行,斑白欢游诣”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6、?这句话展现岀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3.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结合课文第③段对这种手法的运用,试做简要分析。(2分)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0—11题。(6分)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②膝上。有人从长安③來,元帝问洛下④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⑤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tl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⑥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

7、此意,便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HZ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世说新语夙惠第十二》注释:①晋明帝:司马绍,晋元帝之子。②元帝:司马睿③长安:西安,古都城,后为国都的统称。④落下:西晋都城洛阳⑤东渡意:西晋都城洛阳失守后,朝廷东渡长江建立东晋,意欲恢复疆土。⑥居然:显然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屮划线句(4分)(1)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2.晋明帝“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回答委婉含蓄,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阅读《兼葭》,完成12-13题。(5分

8、)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涸从Z,道阻且长。溯游从Z,宛在水屮央。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泡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氐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渙。溯泪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沽。3.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举例分析景物描写在诗中的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