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横峰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7周周练试题(零班)

江西省横峰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7周周练试题(零班)

ID:35408140

大小:57.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4

江西省横峰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7周周练试题(零班)_第1页
江西省横峰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7周周练试题(零班)_第2页
江西省横峰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7周周练试题(零班)_第3页
江西省横峰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7周周练试题(零班)_第4页
江西省横峰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7周周练试题(零班)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横峰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7周周练试题(零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江西省横峰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7周周练试题(零班)总分:50分考试时间:45分钟1、阅读《论语》屮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10分)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rfl。”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F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裁?”擾而不辍。夫子忱然曰:“,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1)默写:“,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2分)(2)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

2、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2分)(3)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6分)2、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10分)“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子曰:“吾与点也。”■(1)解释文屮加点的字。作:伤:与:(2)曾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理想生活图?(3)你赞同曾点的理想吗?3、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冋答问题。(10分)材料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

3、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材料2: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鲤退而学礼。材料3: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材料4: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材料5: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译:祭祖就如同祖先真的在面前,祭神就好像神灵真的在面前。孔子说,“我不参加祭祀,就和没有

4、举行祭祀一样。”)(1)默写:“非礼勿视,,,非礼勿动。”“不学礼,。”(2)根据以上儿段文字,谈一谈你对孔子的“礼”的理解。4、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君子周(周全)而不比(偏私),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分)喻:矜:党:(2)从这儿段文字看,孔子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是什么?(2分)(

5、3)以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看,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君子?(5分)5、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10分)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②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孟子•离娄上》)③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1)请从提高修养,的角度谈谈选文中曾子与孟子观点的异同。(5分)(2)孔子认为颜回的好

6、学表现在“不迁怒,不贰过”,结合①、②段文字谈谈你对“不迁怒,不贰过”的理解。(5分)班级:姓名:得分:高二(零班)语文第7周练习卷参考答案1、(1)略(2)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3)赞成孔子的观点。a、孔子主张积极入世,改革社会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b、“知其不可而为Z”是一种奉献和牺牲精神。c、身处乱世之中,如果人人都能“以天下为己任”,,那么乱世就会变成盛世。赞成桀溺的观点。3、乱世中,不能靠一个人的力量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白欺欺人。b、洁身自好、修身

7、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屮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c、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与精力的无谓浪费。2、(1)略(2)描绘了一幅师生暮春郊游的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3)赞同:因为曾点勾勒的是一幅太平盛世和乐景象图,他的理想反映了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的社会境界,表现了曾点安详自得的人生态度。不赞同:曾点缺乏济世大志,反映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而儒家讲究入世,讲究积极进取。3、(1)略(2)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仁。孔子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

8、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对于个人而言,礼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是一种自身修养,既包括内在道德水平,又包括外在礼仪。遵循礼义,不应只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要发自内心,讲究诚意。例如,当子女尽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祭祀祖先神灵,好像祖先神灵真的在那里。4、(1)略(2)孔子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是如何看待“利”和“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