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优秀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优秀导学案

ID:35455911

大小:82.9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24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优秀导学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优秀导学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优秀导学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优秀导学案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优秀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优秀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短文两篇》导学案(后附答案)【教学目标】1.了解培根、马南邨的经历及其创作,积累词语,掌握“藻饰、狡黠、诘难、伦理、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豁然贯通、不求甚解”等词的读咅和词义,并学会运用。2.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H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3.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白我评价和主观阐发。【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第一课时《谈读书》【资料链接】作者简介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2、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怡(■)情统筹()■藻()饰•狡黠()■诘()难■要诀()蒸馅()■劝诫()•滞()碍•吹毛求疵()咀嚼(■)好()读书■味同嚼()蜡•2.解释下列的词语。⑴狡黠⑵伦理⑶诘难⑷文采藻饰⑸傅彩⑹矫⑺学究⑻寻章摘句⑼滞碍(10)味同嚼蜡(11)要诀(吃)吹毛求疵3•合作探究、问题解决(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朗读指导: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

3、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句话就是一个观点。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⑵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⑶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⑷读书会冇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课后巩固】4.文本探究: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排比说理以及对比论证的方法?请结合原文各举一例,并说说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5.语言品析: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学生在畅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语言的特色。)【拓展延伸】①读史使人充实,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4、②凡有报学,皆成性格。③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④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⑤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⑥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⑦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⑧如此头脑屮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6.选段笫①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7.第②至⑤句阐述的观点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8.你积累了哪些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请写出两句来?论据:论据:10.做一下自我分析,说说自己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读书名言警句积

5、累:1.•腹有诗书气自华。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2.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3.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第二课时《不求甚解》【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1929年,17岁的邓拓考入上海光华大学,18岁吋就有“何妨白眼看俗俭,幽怀默默寄书城”的志向。25万字的《屮国救荒史》,已经展露出一个青年历史学家的才华。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屮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tl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

6、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Ho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眨吋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2.文体链接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通过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的丰富多彩。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

7、,讽刺、打击敌人。【整体感知】1.文章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2.—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持什么态度?3.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的?根据是什么?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1.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2.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么?【课后巩固】3.文本探究(先让学生了解驳论的特点,再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的论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