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开发农村的课程资源

谈如何开发农村的课程资源

ID:35465664

大小:58.7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5

谈如何开发农村的课程资源_第1页
谈如何开发农村的课程资源_第2页
谈如何开发农村的课程资源_第3页
资源描述:

《谈如何开发农村的课程资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如何开发农村的语文课程资源杨洋邵阳市大祥区板桥乡蔡家学校长期以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这不仅严重扼杀了农村小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而且阻碍了农村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与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那么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报刊、网络、研讨会、博物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家庭生活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农村虽然没有健全的文化设施,但有丰富的乡土资源。乡村学校的课程资源都远远比不上城区学校的多元化课程资源,但是乡村学校在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却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因此,我们乡村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

2、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教师怎样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呢?一、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以往,一些老师常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认为学生只能通过教材学习语文,使语文与生活脱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虽然还把教材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仍要利用,但不唯一,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蓝本,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使语文向课外拓展延伸。1、广开思路,开发有限设施的多种功能。教科书、教参、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等课程资源,一般农村学校都有。语文教师除了要利用好这些资源,述应树立止确的课程资源观,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广开思路,灵活多样,

3、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有限资源的多种功能。如湘教版语文第7册《我家的大花园》这一课讲到:“南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于是,老师就要求学生在放学后回家看看自己家菜园里的南瓜、黄瓜和玉米等作物,再与课文里出现的情况相比较。教师通过学生在农村自己的菜园这种独特的“课程资源”來引导教学,可使学生把课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感悟教材,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激发热情,激活教材“二次生命”。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已获验证的成功的学习方式,自己的游戏等都有可能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契机。如湘教版语文第7册《故乡的风

4、景》一课学完后,有个学生不解地问:“为什么现在的故乡的山坡上有裸露的黄土呢?”因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到处山清水秀,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熟悉环境遭到破坏后的情况。于是,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兴趣作业:搜集环境破坏资料,可以亲自去附近的煤矿山看看,可以问爸爸、妈妈。经过搜集,同学们不但了解了环境遭到破坏后的情景,还知道人类应该好好保护环境。3、参加社会活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多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牛的语文能力。”教师以活动教学为手段,由教室移向生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

5、全体性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在实际的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教师可利用各种节日,参加社会活动,讣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历史传统、人情风貌、文化习俗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提高语文素养。学生还可以参加民俗风情节,使学牛在热闹的活动气氛中感受农村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农村学生还可以从“农业生产”、“生活经验”、“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出发,联系身边的人、事、景、物写读后感、观后感、现实性观察日记,写调查笔记,写游记,写乡村的变化,写畅想乡村的未来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教师不仅有效地利用乡村学校的有利课程资源,而且提高了学牛的语文素养能力。二、合理利用家庭课

6、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在课内,还应在课外。教师在使用学校资源的同时,还要发现、利用家庭课程资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家庭里都有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抓住牛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要让学生感到:家庭有语文,语文在家庭。1、结合农家屮的课程资源,使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孩子们生在农家,长在农家,对农家的蔬菜、水果、玉米、水稻、山芋等作物再熟悉不过了,对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自然有深刻的印象,但对城里的孩子也许只停留在“熟悉的成品,陌生的原体”的表面。记得去年我的表姐带着她12岁的女儿到乡下探亲,她女儿指着路旁的禾苗

7、问道:“妈妈这些水草为什么长得这么整齐啊?”同行的人不禁开怀大笑,这也许是她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城里的缘故吧。而禾苗在我们乡村田野随处可见。当教到一册识字㈠第2课时,文中的“禾”就可以结合学生所见,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外形特点以及种植方法(为什么要“整齐”)等。实践告诉我们,乡村孩子的见闻也不少,乡村特有的生活和学习语文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2、凭借学生的经历体验,使理解课文与切身感受相结合。学生本身就是特殊的课程资源。他们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如:旅游见闻、探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