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道工程手册

压力管道工程手册

ID:35576681

大小:205.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3-29

压力管道工程手册_第1页
压力管道工程手册_第2页
压力管道工程手册_第3页
压力管道工程手册_第4页
压力管道工程手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压力管道工程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压力管道工程施工手册、测量放线手册一、控制项目及应达到的质量标准1、管线测量放线应根据设计交桩的管道走向,结合施工图,测定出管道线路中心线,并放出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布管线及管沟开挖边界线。2、转角桩、变壁厚桩、变坡桩、地下障碍物桩,及相应的标志桩均应按照标准和设计图纸的要求标志出有关数据,并做明显的标识。3、严格按照各控制桩上标注的管沟开挖深度向管沟开挖人员交待有关事宜,并在管沟开挖成型后进行复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4、放线精度:a、中心线放线距离允许误差0.1℅;b、测量放线水平转角允许误差小于±2゜,纵向角度误差小于±1゜;c、高程测量的闭合差小于50mm。二、施工工艺方法与

2、操作技术要求1、测量放线程序为准备工作—测量—定护桩—放线。1、测量放线的准备工作:a.准备放线区段完整的施工图;b.交接桩记录及认定文件;c.足够的木桩、标笔及定桩工具;d.放线灰的材料和工具;e、防雨、防风沙用具及通讯设备。2、仪器检查与校定:测量放线的仪器在使用前必须经法定检验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3、根据控制桩采用全站仪测定管道中心线,在控制桩之间按照图纸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设置相应的纵向变坡桩、变壁桩、变防腐层桩、穿越标定桩、百米桩,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段应设加密桩。a.纵向变坡桩:当纵向转角大于2°时,应设置纵向变坡桩,并注明角度,曲率半径,切线长和外矢距;b.穿越桩:

3、在各个穿越起、止点处设置穿越标志桩;c.对于设计图纸中注明在管道作业带内所碰及的构筑物和施工测量中发现的构筑物,应进行调查、勘测,并在管道与构筑物的交叉处两端的标志桩上注明构筑物类型、埋深和尺寸。5、放线:采用按线路控制和曲线加密桩放出线路中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6、在放线过程中,当管线穿过村庄、农田、林区、经济作物区、地面及地下障碍物地段时,应积极与地方各部门联系,共同看线,现场确认,有争议地段向监理、业主反映,如须改线需经设计部门同意后重新测量放线。7、在沟渠、公路、铁路穿跨越段的两端,地下管道、电缆、光缆穿越段的两端,线路阀室的两端及管线直径、壁厚、材质、防腐层变化分界处应设置标志桩

4、。地下障碍物标志桩注明穿越名称、埋深和尺寸;管径、壁厚、材质、防腐层变化分界处标志桩注明变化参数、起止里程。8、施工作业带占地宽度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且施工作业带宽度以一般为24m。9、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复测管沟开挖的几何尺寸及转角处的曲率半径等有关数据,在管沟回填后立即进行竣工测量工作。10、认真填写测量、放线记录,并且要监理或业主签字认可。三、控制检验方法1.检验工具:全站仪及量具。2.检验方法:根据设计图纸,并结合测量记录,现场校核其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四、异常情况处理措施在管线走向与地方发生矛盾或有争议时,必须报监理或业主,必要时在设计同意后可以改线。作业带清理手册一、控制项目及

5、应达到的质量标准1、施工作业带清理宽度应能满足施工作业需要,但最大不超过24m。2、施工作业带范围内,对于影响施工机具通行或施工作业的石块、杂草、树木、构筑物等应清理干净,沟坎应于平整,有积水的地势低洼地段应排水填平。3、施工便道应保证施工机具设备顺利通过,宽度一般为6m,每2Km设置一个会车处,弯道的转弯半径应大于18m。4、特殊地段施工便道的修筑,应提出可行的修筑方案,报监理或业主批准后方可实施。二、施工工艺方法与操作技术要求1、施工前由业主或监理组织施工单位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施工作业带内地上、地下各种建(构)筑物、作物、电线杆、树木、水塘等附着物进行清点造册,施工作业带的清理应在

6、放线完成并办理好征地手续后进行。2、施工作业带的平整、清理应遵循保护农田、草场、植被及配套设施。减少或防止水土流失的原则。1、在扫线时,应注意保护线路控制桩,如有损坏立即补桩恢复。2、根据扫线地段地形地貌,采取相应的机械(推土机、挖掘机)或人工配合的方法进行清理,以保证施工机具顺利通过。3、山区丘陵段对施工作业带内及附近有可能危及施工作业安全的滑坡、崩岩、岩堆等彻底清除或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证施工设备的顺利进出。4、通过不允许堵截的沟渠,应铺设足够流量的过水管后,再回填土或搭设便桥。5、施工便道包括施工作业带内的便道和连接施工作业带与现有运输道路之间的通道,施工便道应平坦,并且有足够的承压

7、强度,应能保证施工机具及拉管车辆的行驶安全。具体的修筑地点及型式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但必须经监理和业主批准后方可实施。6、施工时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以减少修筑工作量。如原有道路(桥、涵)不能满足施工车辆行进,则应在争得当地有关部门同意后进行加固处理。7、施工便道的宽度不大于6m。每2km设置一个会车处,弯道和会车处路面宽度不大于10m,弯道的转弯半径应大于18m。8、特殊地段(如季节性沼泽地、盐碱性沼泽地、河流、地下水位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