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2019年全国两会学习心得六篇

归纳2019年全国两会学习心得六篇

ID:35576884

大小:3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30

归纳2019年全国两会学习心得六篇_第1页
归纳2019年全国两会学习心得六篇_第2页
归纳2019年全国两会学习心得六篇_第3页
归纳2019年全国两会学习心得六篇_第4页
归纳2019年全国两会学习心得六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归纳2019年全国两会学习心得六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归纳2019年全国两会学习心得六篇3月5日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了引才用才聚才的施政举措,从科技团队高层次人次,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大国工匠”的队伍再次闪现在媒体的“聚光灯”下,综合性的育才政策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治国经邦、人才为基,为政之要、贵在用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在新时代的国际竞争舞台上,人才既是第一战略资源,更是第一内生动力,其蕴含的创造力、支撑力、引领力,成为激活发展要素的关键。作为党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

2、组工干部必须时刻以精准、精心、精细的态度对待人才建设,广纳良才、多方选才、务实用才,手把人才选任的“尺子”,甘当人才服务的“顾问”,成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主力”。精准选才,在服务发展大局上“严选严管”。引才的重点是要把事关全局大局发展的重点人才、稀缺人才选实选好,立足本地实际“按图索骥”“对号入座”。尤其是当前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的推进实施下,如何将科技人才团队壮大、如何推动各类英才竞现、如何促进创新成果泉涌,成为人才选用领域的重大课题。组织部门必须充分掌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将人才与发展

3、、人才与岗位、人才与特色相结合,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导向,防止出现引才不切实际,杜绝人才“水土不服”,树立正确人才观,把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聚起来、活起来、选起来,真正让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人才成为支持发展的“源头活水”。精心为才,在服务人才队伍上“真心真情”。人才的去与留与当地的人才环境休戚相关。政府工作报告鲜明指出,要大力简除烦苛,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并对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多项举措作出了细化安排。这些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给人才队伍的壮

4、大提供了更加充盈的能量。当前,在人才队伍服务管理中,“外地的馍馍更香甜”“只管引进数量不管服务质量”以及“留才”政策出台不及时等问题,已经成为多数地区难以留住“高精尖”人才的最大短板。组织部门必须统筹抓好人才的引与留,在精心为才服务上下苦功,既在人才诉求倾听上当好“顾问”,又在人才需求解决上当好“参谋”,更要在人才培养成长上当好“导师”,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安全感,让人才充分释放手脚、激活动能。精细用才,在人才选拔任用上“深抓深研”。人尽其才方能发挥最大作用。人才渠道的多元化、人才种类的多

5、样化,都给人才的任用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近年来专业技能型人才、特殊岗位稀缺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要素。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各类人才的使用选用明确了全新的任务。组织部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才用才理念,既要把基层一线的实干型人才用好,又要把领导岗位的管理型人才用好,不惟资历论、年龄论、学历论,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把踏实肯干、苦干实干的人才用好。要注重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合理引导企业用人、市场用人,营造尊才爱才用才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在岗位中施展才能、交相辉映。政以才

6、兴,业以才兴。组织部门必须强化人才第一资源理念,把准方向引人才,瞄准重点聚人才,优化服务留人才,多措并举用人才,真正让人才使用管理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精准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撑。2019年全国两会学习心得阳春三月,满眼繁花,正是一年之计在于春。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并发表重要讲话。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作者;伟大的国家和人民,需要以伟大的气魄去抒写刻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文艺工作者莫大的嘱托与鼓励。新形势下文艺工作者应当努力成为民族的铸魂者、

7、时代的代言人、人民的艺术家。做民族的铸魂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这既是对文化文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肯定,同时也给当前的文化文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奠定了总的方向和根本宗旨,那就是要为国家为民族培根铸魂。“几年来,文化文艺界、哲学社会科学界紧紧围绕举旗帜……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明确指出了“铸魂培根”的含义和方向,是要有目的有担当的“正本清源”,是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

8、也就是说要在广博深邃的中华文化中,培护好传统文化根基的精髓,在新时代发展的契机里,铸造新时代的“民族之魂”。这就需要广大的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要能够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深刻学习,厚积薄发,又要勇敢地直面生活和新时代,创造出能够体现新时代的民族之魂。做时代的代言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从可以“兴观群怨”的诗经,到“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从杜甫的“诗史”到鲁迅的“呐喊”;从先秦诸子的“富国强兵”到闻一多先生的血洒讲坛、为民请命,我国杰出的文艺文化和哲学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