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漫画与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漫画与课堂教学

ID:35671112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09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漫画与课堂教学_第1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漫画与课堂教学_第2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漫画与课堂教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漫画与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史漫画与课堂教学  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历史漫画,不仅可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兴趣,掌握知识,加强思想教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漫画导入,新颖有趣。  “导入”就好象一首乐曲的“引子”或一出戏剧的“序幕”。我们习惯上称为“开场白”。精心设计的“开场白”能够起到渗透主题,交代背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教学情境的作用,并引发学生的思维,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重

2、新调度,以便适应学习新课的心理需要和认知的需要。运用历史漫画创设新的情境导入新课,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猎奇需要。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1947年,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不断失败,为了取得喘息的机会,他抛出了和谈烟幕。漫画家华君武创作的《磨好刀再杀》,准确、深刻地揭露了蒋介石的伎俩。画中屡吃败仗(破损的刀)的蒋介石非常头痛(太阳穴上的小膏药),手拿一块“和平”盾牌,企图遮住磨刀的真相。如果没有思想的深度,认识不到蒋介石的真面目,画家是创作不出如此生动一针见血的作品的。  例如,在学习《内战烽火》这课时,教师以华君武先生作于1947年的一幅漫画-----

3、-《磨好刀再杀》作为新课导入。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漫画,提出思考性问题:图中的人物是谁?他正在干什么?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导入新课:1945年,付出巨大代价的中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民主。但蒋介石政府却逆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志而动。图中的人物是蒋介石。描写了蒋介石一边高举“和平方案”的盾牌,一边马不停蹄地在磨石上打磨他缺口累累的屠刀的场景。太阳穴上贴着流氓常常贴着的黑方块头痛膏药,以此讽刺蒋介石在历史上跟青帮流氓的关系。他一手持写有“和平方案”的盾牌,一手正在磨刀霍霍,典型的挂“和平”之羊头,卖“内战”的狗肉。漫画寥寥数笔,揭穿了抗战后

4、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今天这节课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蒋介石是如何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伎俩,从而把中国人民重新拖入内战的深渊的。  通过历史漫画导入,变抽象空洞的历史为形象具体的历史,让学生用好奇的眼睛把这些形象的材料引入脑海,对历史的兴趣也就得到了提高和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这样的一幅漫画得到了集中,自然过渡到了要学习的新内容。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始新课,事半功倍。  二、漫画讲授,活泼风趣。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教师适时地选用历史漫画,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活力。  1、漫画加深记忆。  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

5、,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你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注意力的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等手法再现历史现象或事件,使抽象历史概念更加形象直观,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力,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1903年《俄事警闻》发表了一幅新闻漫画《时局图》,将帝国主义比喻为熊、虎等,使“中国将被瓜分”这一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  例如在讲授《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用幻灯机放出历史漫画《时局图》,一下就吸引了学生,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教

6、师利用漫画生动形象地把知识点记忆到脑中;并对当时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导致中国四分五裂,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漫画促进理解。古人云:“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  书。”这样就把形象与感知有机结合起来。漫画的形象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漫画寓意深刻,内涵丰富,能帮助学生通过现象揭示本质,促进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漫画训练思维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上“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7、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漫画的图像是一种示意性图像示意性图像是人为虚构的,不直接来源于客观现实,也不表现实在的事物,只是表现作者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观点和看法。  漫画也是一种语言形式,漫画就是画思想。漫画的图像是一种修辞语言,它能突破时空界限,虚构出现实中不存在的形象和情节,来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某种观点和看法。形象化的评论。《徒劳》(见《新闻战线》2002年第8期封二),画面上描画的是一个身上标有“台独”二字的人,正用一根细竹竿妄图将台湾岛撑离祖国大陆。画面图像是一种比喻,其含义是台独分子分裂中国的图谋就像画中人一样不自量力,徒劳可笑。  历史思维就是以历史材

8、料为依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