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ID:35672557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10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内容摘要: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通过这种学习方式的培养,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新课程的改革实验具有重要意义.初中历史就是要学生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创造性的研究.只有采用"问题生成"、"问题解决"和"表述成果"的方式才能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课堂"、"课题"和"课程的形式把研究成果显现出来,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问题意识

2、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虽然时下人们对此认识因个人理解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但在根本点上却是一样的,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途径,采用类似于史学研究或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探索历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在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平台上,根据教学实践经验,结合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考虑初中学段的具体特点,提出了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核心任务、实施步骤、基本形式.一、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初中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初中学段不同于高中学段,属于义务教

3、育阶段.义务教育的对象是全部适龄儿童,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为每一位学生进入社会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每一位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基础.初中学段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显然不同于高中学段的"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要求.为什么要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其根本目的不在于学生在活动中的成绩或研究成果,而是通过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初中阶段研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目标不能太高,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应该与初中

4、学段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相吻合.因此,我们认为: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应充分体现普及性、基础性的原则,反对将研究性学习开展成为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甚至是新的"贵族式"学习活动,忽视全体学生的做法;要追求"发展性",反对刻意拔高要求,向难、深、偏的"纯学术"方向发展,忽视基础性的做法.初中的研究性学习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二、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任务什么是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任务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是什么?学生学习历史绝不仅仅是掌握一些历史常识,重要的是"初步了解人类社会

5、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对过去的人和事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其次,要知道我国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否定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始于问题和惊讶.一切发明、发现和创造都是从好奇心,从疑问开始的;一切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因此,我们认为,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任务是:让每一位学生行成初步的"问题意识".任何研究都有一个基本

6、前提:提出问题.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的优秀民族之一,古代文化是那样的光辉灿烂,四大发明深刻地影响过世界,但是自近代以来中国落伍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要归咎于明、清以来民族创造性的缺乏.从历史来看,我们不是一个缺乏创造性的民族,自明朝开始,极端的君主专制、文字狱,逐渐造成了我们民族的麻木和迟钝,不敢说"不"逐渐积淀成了我们的一大民族性格.于是,对任何事物是见怪不怪,习惯于服从和接受,哪里还能发现问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敢提出来!从振兴中华的高度讲,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是提

7、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第一要务.要完成这第一要务,必须使全体国民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因为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所依赖的心理基础,就是强烈的问题意识.三、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步骤围绕培养"问题意识"这个核心任务,我们在初中学段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问题生成"、"问题解决"和"表述成果"三个基本步骤来实施.第一步,问题生成.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或情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生成一些有价值的、值得进一步去探究的问题.问题生成的主体是师生双方,既有学生生成的问题,也有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预设的问题,还有

8、师生的思维碰撞而共同生成的问题.我们认 为研究性学习问题生成的渠道主要有三个来源.渠道之一是教材.从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处生成问题.如学生在学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通过课文了解了拿破仑的生平事迹,却对拿破仑称帝以及后期对封建势力的妥协等问题不理解,于是教师将之转化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拿破仑称帝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还是历史的倒退?"再如,"隋朝大运河有哪些科技含量"这一研究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