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九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学案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九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学案

ID:35764983

大小:63.3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17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九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学案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九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学案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九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学案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九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学案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九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九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试题来源引文出处设问方式关键词命题特征分析2017·全国卷Ⅱ白寿彝《中国通史》原因类春秋战国,颜回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部分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2.从设问方式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着重考查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因素)3.从时间上看,以唐代、宋代、晚清与近代重要历史人物为主。从内容看,主要考查人物及其与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评价人物4.从与教材的联系看,考查的人物与

2、选修教材所述人物没有直接关联,个别人物在必修中有涉及2017·全国卷Ⅰ《史记》原因类、意义(影响)类春秋战国,季札2017·全国卷Ⅲ金冲及《陈云传》背景类、评价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云2016·全国卷Ⅱ白寿彝《中国通史》特点类、背景类清代,郑板桥、艺术风格2016·全国卷Ⅰ白寿彝《中国通史》背景类、评述类唐朝,高仙芝、功过2016·全国卷Ⅲ周天度《蔡元培传》原因类、评价类民国初年,蔡元培、北大校务改革2015·全国卷Ⅰ《元史》原因类、作用(意义)类元代,丘处机、成吉思汗2015·全国卷Ⅱ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背

3、景类、措施类、评述类近代,德国、俾斯麦、《非常法》2014·全国卷Ⅰ漆侠《辽宋西夏金代通史》;徐忠民《包公叙事》原因类宋代,包拯(包青天)2014·全国卷Ⅱ白寿彝《中国通史》措施类、评价类晚清,光绪帝、戊戌变法2013·全国卷Ⅰ卞孝萱《韩愈评传》背景类、作用类唐代,韩愈、古文运动2013·全国卷Ⅱ白寿彝《中国通史》;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评价类、原因类、目的类宋代,对王安石的评价题型一 从人物的成就角度考查对古代杰出人物的评价[例1] (2017·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

4、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

5、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闻一知十”“行其道”“独善其身”等信息归纳。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尊师崇道”以及颜回观点中的积极因素来回答。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2)孔子对颜回的

6、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题型二 从时代背景角度考查对古代杰出人物的评价[例2] (2017·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

7、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史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

8、”“对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要求季札即位……”等信息,再结合儒家思想的内容进行概述。第(2)问,根据材料“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大开”,结合其出访背景以及先进文化的认同感来回答。答案:(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