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

2018版高中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

ID:35778944

大小:1.26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4-17

2018版高中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_第1页
2018版高中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_第2页
2018版高中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_第3页
2018版高中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_第4页
2018版高中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5.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目标:1.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表现。2.知道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3.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概括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2、4.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情景导学] 材料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中华文明史》思考:材料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提示: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教材导学]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纷争。(3)阶级上,“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4)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3、,私学兴起。2.表现(1)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2)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3.影响(1)诸子百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易错易混]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派别多。“争鸣”并不意味着各家各派别的主张绝对不同,而是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各家学说都是为了寻求治国

4、平天下之道。二、孔子和早期儒学[教材导学]1.春秋时期孔子思想(1)思想核心:“仁”即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2)政治主张①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②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3)教育贡献: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1)思想主张(2)历史影响①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②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轻巧识记] 孔子的主要思想及

5、相互关系[易错易混] 儒家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民本”思想有本质的不同。现代的“民本”思想含有民主、自由、平等、公平的原则,而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只是为统治者服务,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三、道家和法家[教材导学]1.道家(1)创立:老子。①哲学思想:a.本原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b.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②政治主张: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2)发展: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放弃一切大

6、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法家:韩非子。(1)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2)影响: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探究一 百家争鸣[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据李静、萧红恩《百家

7、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材料二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有何体现?[信息解读] (1)提取材料“社会生产力提高”“呼唤

8、建立新的社会”等信息,明确“百家争鸣”产生的根源和诸子百家的历史使命。(2)由“三场大辩论”得出百家争鸣具体辩论的内容涉及人生和治国等方面。[答案提示] (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建立新的社会。(2)儒家的“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