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教材梳理七上第一单元复习巩固训练.doc

中考语文教材梳理七上第一单元复习巩固训练.doc

ID:35986797

大小:4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中考语文教材梳理七上第一单元复习巩固训练.doc_第1页
中考语文教材梳理七上第一单元复习巩固训练.doc_第2页
中考语文教材梳理七上第一单元复习巩固训练.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教材梳理七上第一单元复习巩固训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萤火(yín)  霎时(shà)  踌躇(zhú)B.兑换(duì)别墅(yě)挪动(nuó)C.琴弦(xuán)处理(chù)浸透(jìn)D.粗粝(lì)木屐(jī)摇曳(yè)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随意贪占扶贫资金,直接侵害了贫困群众的利益。对这类“雁过拔毛”的“硕鼠”要严惩不贷。B.就像苍鹰在跌打下无数根羽毛后,才能锤炼出更为强键的翅膀。C.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他想通过个人奋斗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2、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D.2017年10月2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3.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站在山顶俯视,只见林立的怪石千姿百态,非常壮观。B.看着家信上密密麻麻的字,他的眼睛湿润了。C.王老师日常教学非常认真,他对学生的作业锱铢必较。D.在学习方面,有时确实需要一种刨根究底的精神。阅读《郑人买履》,回答问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

3、,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4.下列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而忘操之B.先自度其足C.何不试之以足D.吾忘持度5.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无自信也C.郑人有欲买履者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6.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反归取之B.而置之其坐C.至之市D.而忘操之7.翻译句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课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国人之所以没有能买到鞋子,是因为他只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闹出了大笑话。B.郑人是一个固执、迂腐的人,他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僵化,不知随机应变。C.这篇散文结构完整,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告诉人们墨守成规,不思变通,终将一

5、事无成。D.当事情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各种准备,不能死板、不知变通,要尊重客观规律。阅读《刻舟求剑》,回答问题。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楚人有涉江者(涉:跋涉,这里是渡过的意思)B.遽契其舟(契:雕刻)3C.不亦惑乎(惑:迷惑,糊涂)D.是吾剑之所从坠(是:判断动词)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

6、剑自舟中坠于水B.知其不可为而为之C.先自度其足D.而置之其坐11.翻译句子。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寻找失落的宝剑采用的办法是在船上刻下宝剑掉落的地方,等船靠

7、岸的时候按照记号下水去寻找宝剑。B.舟停了,楚人跳入水中去找剑,船已经行驶,可是剑仍在原地,他必然是找不到剑的。C.楚人最可笑的行为是“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样的做法真是糊涂。D.本文和《郑人买履》的主旨相同,都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人。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13.题目中“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1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怎样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