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

ID:36028817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29

《枣核》教案._第1页
《枣核》教案._第2页
《枣核》教案._第3页
《枣核》教案._第4页
《枣核》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枣核》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枣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①《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文章讲述了旧时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她试种。表达了海外华人身在异国她乡,心系故土之情。②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描写友人在异国她乡居住地精心设计修造“北海”的情景。所有的这一切都写得那么真切,那么精巧,无一句华丽的辞藻,却把这位友人依恋故土之心写得那么细致,那么深刻,感人肺腑。③编者将其安排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第一篇,本单元虽然文体各不相同,但入选课文均为名人佳作,极具爱

2、国情怀特色。学习本文旨在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倾听海外游子的爱国心声,进而引发学生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2、学情预估由于八年级学生缺乏特定的情感体验,所以难以理解所谓的“游子心境”,教师宜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进而联系课文中同窗思乡的心理活动和表达思乡心切的独特方式来体会海外游子的心境:身处异国她乡,心恋故国故土。3、教学环境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饱含深情的语言②学习课文以枣核为线索,运用悬念等手法结构全篇的精巧构思2、过程与方法7以学生的读、演、讨论、交流、说写为主线,联系人物所处的

3、生活环境,扣住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领会人物情怀。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树立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章精巧的结构,人物热爱故土的深情教学难点: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四、教学设想“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因此,在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她们的切身感受,激发她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效用。所以对重点难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

4、读法、质疑发问、讨论评价法和情感迁移法。教学辅助工具是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五、学法指导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我想语文课必须在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能把握作品中的人物与事件,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动人的情境和独特的语言,形成自己的感受、体验与评价,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引导学生多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剧情表演,学生活动形式为小组合作、开放式讨论。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探究阅读法、创造性阅读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音乐《那就是我》,渲染气氛

5、。请两个学生上台,品尝两组大枣,说说各自味道:学生:一组甜,一组起渣、不甜。老师说明两组大枣来历7同一品种,只是地域不同,甜的来自北方太原、不甜的为我家移栽。让学生明白:离开故土,大枣会变了味道。进而联想到人更是如此:离开故土,生活的味道也会变化。特别是那些久在异国她乡的游子投影:课题与作者(二)新课学习1、走近萧乾,了解背景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作者资料。学生交流后,投影呈现有关作者及背景内容。2、披文入境——美美地读(1)朗读课文投影:朗读要求:①边读边勾画圈点文中重要字词。②读出语气,读出感情学生自由完成检测投影:①字词师:指名学生说出音、形、义。②

6、自读基础上,投影推荐第1、3段和第七节后七句,集体朗读。(2)全文感知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她试种。表达了身在异国,心系故土,一片爱国之情。)②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中心的语段。学生齐读,初步领略课文主旨。3、披文入“理”——美美地演(1)以“枣核”为题好在哪里?围绕“枣核”作者具体记了哪几件事情?(提示学生同桌交流,并以小标题形式概括第二问题)7师明确:枣核是全文的线索。分别叙述了求枣核、得枣核、议枣核三件事。(投影:求枣核

7、、得枣核、议枣核)(2)进一步体会文思精妙①围绕“再三嘱咐”一句作合理的人物语言模仿。学生交流师:追问作者感受投影构置悬念②围绕2-4节,以先前品尝后的枣核为道具,请两位学生表演微型课本剧,展示“得枣核”情景。(提示学生充分挖掘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表现力。)学生品评表演效果。学生交流师明确:不仅要表现出同窗的“殷切”“珍惜”之情,更表现出“我”的“蹊跷”“迷惑”之感。进而从中品悟同窗的“故弄玄虚”,理解作者悬念的精妙笔法。师:追问作者感受投影加深悬念③师:悬念何以解决?学生交流师提示:解悬要落实到文本当中。老师小结:枣核开启了故事之门,联系了“我”和旧

8、时同窗;枣核设置悬念:用途蹊跷、同窗故弄玄虚,利用枣核神秘的用途紧紧吸引读者;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