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doc和第六单元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doc和第六单元

ID:36047578

大小:1.42 MB

页数:92页

时间:2019-04-30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doc和第六单元_第1页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doc和第六单元_第2页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doc和第六单元_第3页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doc和第六单元_第4页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doc和第六单元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doc和第六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姜山镇中学周序锡一、课程标准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6-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6-2利用多种资料,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6-4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二、本课结构最后的盛世展示明清盛世景象统一多民族国家明清统治者处理民暗示出的巩固和发展族问题的措施古老中国开始明清高度集

2、中专制帝国面临前的专制皇权所未有明清统治者对海的挑战来自海上的挑战外探索的尝试【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对外贸易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等具体案例,了解这一时期社会呈现的繁华景象及其原因。2.掌握明清两朝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所持的不同态度,体会“明修长城清修庙”的内涵;同时了解统治者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等方面采取的积极措施。3.了解统治者在加强皇权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结果,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1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知道反对专制皇权的代表人物,并尝试与同时代的西方思想

3、家进行比较。4.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后传教士与欧洲殖民者东来史实的学习,知道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探索的态度,分析东西方在这一时期产生差距的原因。5.尝试运用多种资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呈现出的繁盛景象,同时把握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6.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正确认识工业文明大潮中的中国农耕文明,从多方面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三、课时安排建议第一课时《最后的盛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一课时“最后的

4、盛世”讲的是明、清的一段历史。本文的明清时期指的是从1368年明朝的建立,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清历史。教材将明清的这段历史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中外比较,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盛世景象,并隐含了出现这一盛世的原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对外贸易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理解这一时期社会呈现的繁华景象及其原因。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呈现出的繁盛景象;同时,要对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有

5、所察觉,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盛世”的自豪之情,对“最后”的惋惜之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明清时期吴越等地的“奢侈风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难点:正确看待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全面认识盛世,初步察觉盛世背后隐藏的危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您欣赏)播放北京风光这是哪个城市?②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我们知道北京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历史上明清两朝的都城。今天的北京有很多建筑都是那时保留下来的,那么我们对历史上的明

6、清两朝究竟了解多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时空的隧道,回到600多年前,看看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二、新课教学【提问】这一段时期在中国处于什么时代?这个时代中国的政权发生了怎样的2变化?答;明清时期。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1644年,清朝开始在中国进行统治。【教师叙述】在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继续得到发展,特别是在清朝的康熙、乾隆年间,中国的经济处于整个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也就是教材中说的“最后的盛世”。〖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问】既然这一时期被称为“最后的盛世”,这个“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

7、方呢?请同学们在仔细阅读课文后,把它概括出来。〖教师把自己的概括展示〗1.人口数量剧增手工业繁荣形成了大的商帮2.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工商业市镇出现对外贸易发展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教师在让学生概括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进行谁概括得最好的评比,另一方面,让学生举出具体的历史现象进行说明。如:人口从17世纪的二亿增长到19世纪的三亿,说明当时中国的人口急剧增加。江南地区的丝织业、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以及榨油、制瓷等说明手工业的繁荣。徽商、晋商的出现,说明中国商业资本雄厚,形成大的商帮。江苏方泰镇的出现,苏州商业繁忙,说明中国商业市镇出现,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8、。葡萄牙王室的“瓷室”,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说明中国对外贸易的兴盛。茶馆、酒楼、戏园增多,江南地区的奢侈风俗,说明服务性行业兴盛。〖在学生概括后,教师提出〗在14—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