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专题整合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专题整合学案

ID:36064106

大小:518.0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3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专题整合学案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专题整合学案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专题整合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专题整合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专题整合(六)1.农业生产主导区位因素判断方法判断某地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热、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区位因素。如下表所示:农业生产主导因素海南岛的天然橡胶、珠三角的三季稻热量河西走廊的粮棉和南疆的长绒棉水源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地形城市郊区发展的乳牛、蔬菜、花卉基地市场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土壤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技术2.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

2、业转移的影响(1)发达国家或地区工业转出的原因①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力工资水平高;用地紧张和地价昂贵;资源能源紧缺或枯竭;原材料价格上涨。②拓展消费市场:国内市场饱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经济危机等);国家间贸易限制(贸易壁垒等)。③环境保护需求:区域环境污染严重;国家环保政策的限制。(2)发展中国家承接工业转移的区位优势①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丰富廉价;地租较低;资源或能源丰富(某些地区)。②投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如交通通达度和信息网络);政策优惠和支持。③消费市场:产品需求量大或市场的潜力大。

3、3.比较分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的关系4.交通运输线路区位分析和线路评价(1)区位分析思路交通线的建设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往、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制约。(2)线路的评价应从交通线起止点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条件来分析评价。

4、从自然条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等角度综合分析。例1 某地政府拟开办一家工厂,选定甲、乙、丙、丁四地进行工业成本比较。读图完成(1)~(2)题。(1)按主导因素划分,该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C.原料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2)从成本构成看,该工厂应选址在(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 (1)A (2)C解析 横坐标表示工业投资中的六个要素,纵坐标表示成本价格高低,四条折线分别表示四个不同地点各要素在工业投资成本中的大小。(1)该地政府选定的甲、

5、乙、丙、丁四地的成本中都是产品运费最高,所以按主导因素划分,该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市场指向型。(2)假如产品销售价格相同,结合图中各个位置的成本构成进行累加,可知该工厂选址在丙地时总成本最小。例2 成昆铁路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一条重要铁路。近年来,国家开始规划修建成昆铁路复线。下图示意老成昆铁路的某部分路段。据此完成(1)~(2)题。(1)影响图中铁路布线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走向B.城镇分布C.耕地分布D.地势起伏(2)成昆铁路复线与老成昆线基本一致,但部分路段将裁弯取直,其主要

6、目的是(  )A.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B.降低铁路建设的难度C.提高列车运行的速度D.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答案 (1)D (2)C解析 (1)注意图中两个海拔数值,说明该路段地势落差大,则地势起伏是影响图中铁路布线的主要因素。(2)裁弯取直可降低线路弯曲度,从而提升速度。该处弯曲的原因是地势落差大,故裁弯取直必然要修建隧道、桥梁等,会加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增加铁路建设难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