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比较阅读

文言文复习——比较阅读

ID:36103437

大小:339.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05

文言文复习——比较阅读_第1页
文言文复习——比较阅读_第2页
文言文复习——比较阅读_第3页
文言文复习——比较阅读_第4页
文言文复习——比较阅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复习——比较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镇江市网络同步助学平台专家系列讲座初中语文之中考文言文复习(3)中考文言文复习——比较阅读单位镇江市金山实验学校主讲谢雪岭审稿袁健陆其勇讲座结构讲座结构学习目标考点题型方法指导典型试题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考点和常见题型。2.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基本方法,形成阅读策略,提高解题能力。学习目标考点题型基本考点:基础积累比较感知探究考点题型基础积累基础积累常见题型包括:文言实词、虚词意义与用法的辨析,句子翻译和划分句子停顿。基础积累例:2009年江苏扬州中考试卷第12、13、14题。1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4分)(1)王之蔽甚矣(受蒙蔽)(2)群臣吏

2、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3)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同“返”,返回)(4)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满一年)1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2分)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涓人言于君曰余将告于莅事者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其真无马邪D.隗且见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基础积累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4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2分)燕昭王为郭隗建造宫舍并且拜他为老师。例:2009年江苏连云港中考试卷第10题。10.

3、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基础积累比较感知比较感知包括正确领会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比较文章写法及表达方式的异同,比较两篇阅读材料中作者的情感倾向并形成个人见解。比较感知1.正确领会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事件、段意、观点等),并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例:2009年江苏扬州中考试卷第15题。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乙文告诉我们:礼贤下士,才能广招人才,国家才能强大。(2分)比较感知例:2009年江苏常州中考试卷第20题。两个片段中的齐王表现出

4、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3分)答: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比较感知2.比较文章写法(描写角度、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及表达方式的异同,并体会其作用。例:2008年江苏镇江中考试卷第16题。邹忌和魏征作为大臣,向齐威王和太宗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答:邹忌向齐王进谏时,善于借助生活中的小事,采用设喻、暗示等委婉讲道理;而魏征向唐太宗进谏时,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比较感知3.比较两篇阅读材料中作者的情感倾向并形成

5、个人见解。例:2009年江苏徐州中考试卷第9题。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原因:齐威王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启发: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比较感知探究探究题是指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的题型。此题型对学生要求高,目前中考一般不作要求,在此不作详细讲解。探究基础积累方法指导文言实词、虚词意义与用法的辨析以及句子

6、翻译在上面两讲中已经作了具体讲解。此讲不再重复。方法指导划分句子停顿的主要方法1.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划分。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2.根据句首的语气词划分。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例: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方法指导3.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划分。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者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若/止印/三二本,未为/

7、简易。(《活板》)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4.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划分。例:其一/犬坐于前。(《狼》)方法指导比较感知方法指导解题策略:1.疏通文义,读懂文段是基础。2.理解课内,迁移课外是关键。方法指导基本方法:找准“联系点”、“可比点”,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例:2009年江苏扬州中考试卷第15题。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乙文告诉我们:礼贤下士,才能广招人才,国家才能强大。(2分)方法指导例:2008年江苏镇江中考试卷第16题。邹忌和魏征作为大臣,向齐威王和太宗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答:邹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