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6

《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6

ID:36147686

大小:7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6

《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6_第1页
《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6_第2页
《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6_第3页
《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6_第4页
《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6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走进分子世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2.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我们生存的空间探索的欲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分子模型的建立过程。教学策略:通过猜想假设、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

2、来加深理解。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分子模型的深刻理解。教学策略:通过动画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达到掌握的目标【设计思路】:通过充分挖掘教材、练习的资源,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通过充分利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浅入深,亦步亦趋的完成课题。本节内容较为抽象,所以课件就有了用武之地。本节的所有课件已经发布到苏科版物理支持网站。【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炭笔、报纸条、显微镜,高锰酸钾颗粒(放在烧杯中,配有药钥匙)、烧杯(内有适量的水),酒精、水(放在烧杯中)、一端开口的玻璃管(长60cm、内径5mm)、注射器(配有针头)2.教师器材:烧杯(内有水)

3、、滴管,划有彩色笔迹的纸,手帕、香水。3.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师: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物体、物质和它们的基本属性,今天我们来学习物质的结构。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说明:动画1:神州飞天内容:神州5号遨游太空,杨利伟向祖国和世界问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是浩瀚星空和DNA双螺旋结构、SARS病毒,展示世界的两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最后定格课题:从粒子到宇宙走进分子世界,画面是太空背景中的原子结构模型,其中的原子核为太阳,电子为地球等,也是间接展示宇宙的浩瀚。生:祖国真伟大世界真美好生:极大和极小生:浩瀚的宇

4、宙生:微小的粒子这段动画从宏观宇宙到微观粒子都有展示,体现了单元主题,另外从神州号到杨利伟,同学们都熟悉,有亲近感。师:我手里有一杯染色的水,从外观上看是连成一片的,用吸管吸取少量的水,吸管里有一段水柱,(一滴滴的挤出),看到什么现象?师:一支粉笔可以折成两段、四段、八段……甚至粉末,这些粉末是什么形状。师:这些颗粒我们可以直接看到?但是颗粒是否可以分为更小的颗粒?它们又是怎样的结构?我们还能看到吗?师:下面我们看一下科学家是如何探索这些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领域的。投影:一种有效的科学研究方式。说明:动画2:研究方法内容:PPT展示一种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同时教师适当讲解,为下面的科

5、学探究过程提供理论上、方法上的支持。生:水一滴滴的被挤出生:小颗粒。生:不能生:观看领会由浅入深,步步为营。师:其实刚才我说的粉笔问题就体现了这种探究方式的一个环节,你看是哪个环节?下面我们继续观察相关的现象。师:我手里这张纸上的彩色笔迹,你看是连续的还是断开的?师:而内部呢?你知道它是连续还是不连续的,你们能用肉眼观察到吗?师:直接用肉眼无法观察,那可以借助什么呢?师:请大家用显微镜观察一下炭笔的笔迹。说明:只能划一次,这样观察效果较好,另外学生要会使用显微镜,能迅速调节。生:观察现象生:连续的生:不能生:放大镜和显微镜生:观察惊奇生利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体现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

6、师:将笔迹用实物投影放大,观察到什么?师:通过观察得到什么结论?师:这些微小的颗粒是如何构成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的呢?猜想一下师:究竟哪种猜想正确,或者还有其他可能,那么为了验证猜想,我们应该怎样做?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个分组实验,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验器材:一包高锰酸钾颗粒和一个盛水的烧杯。实验要求:烧杯就放在桌子上既不要拿起,也不要晃动。高锰酸钾颗粒倒入水中的瞬间,立即开始观察,两位同学分工,一位同学从烧杯的上方向下观察,另一位同学从侧面开始观察,请注意变化的过程。说明:要求学生注意安全,友情提示:高锰酸钾有腐蚀性。师:我们来交流在这个实验中所看到的现象。师

7、:水怎么变成紫色的呢?能不能具体描述一下水变成紫色的过程。师:再过段时间,烧杯中的水会怎样?说明:真的完全混合时间较长,可以用温水。师:由这个现象,你认为构成物质的颗粒有什么特点?师:结合现象解释一下师:以上是我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对物质微观结构提出的猜想,科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时,按照这样的研究方法提炼出了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完善的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呢?模型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