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与主题-国立中山大学

研究目的与主题-国立中山大学

ID:36226027

大小:150.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07

研究目的与主题-国立中山大学_第1页
研究目的与主题-国立中山大学_第2页
研究目的与主题-国立中山大学_第3页
研究目的与主题-国立中山大学_第4页
研究目的与主题-国立中山大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目的与主题-国立中山大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十三年高雄市長選舉選民投票行為研究壹、研究目的與主題一、研究目的民主化是當前國家建設發展的目標,省市長選舉毋寧是民主化的一項重要指標。在地方自治層面上,省市長的民選,主要是為了健全民主政治的基礎,並且強化地方政府為民服務的能力。八十二年省縣自治法、直轄市自治法完成立法,並修正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之後,各政黨相繼完成省、市長黨內初選,並提名出各政黨適合的省市長候選人。至此,萬方矚目的首次民選省市長選舉,在台灣地區熱烈展開;而南台灣,高雄市長選舉自然也是眾人注目的焦點。高雄市長在台灣光復初期時,本是官派,其後在民國四十年才開始實施民選。民國六十八年,高雄市升格為直轄市,市長再度改為官派,這段

2、期間並產生了八屆官派市長。升格直轄市之前的最後一屆選舉,是在民國六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舉行,由王玉雲當選市長;而從六十六年至八十三年,已經有十七年之久未舉行市長選舉。對高雄市一百四十萬民眾來說,重新民選他們的市長,自是一項寶貴經驗,期待心情殷切。同時,這也是研究民意與選舉的一次大好機會。選舉結果,國民黨籍候選人吳敦義得到400,766張選票,獲票率達54.46%,當選了第一屆民選高雄市市長,而民進黨張俊雄得票數為289110,獲票率為39.29%,新黨湯阿根則得票25413,獲票比例為3.45%,無黨籍施鐘嚮、鄭德耀各得票13084、7513,獲票比例各占1.78%、1.02%。中央選委會

3、(1994)八十三年省市議會議員選舉暨省市長選舉概況。為何高雄市的選民有過半數的人會投票支持吳敦義?到底怎樣特徵的選民會支持吳敦義,而怎樣特徵的選民會投票支持張俊雄?湯阿根的支持者又是哪些人?高雄市選民投給三黨候選人的原因究竟有無規則可循?這些都是值得吾等深入研究的問題。在這次台灣民主化重要指標的省市長選舉中,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一共執行三項相關的省市長選舉研究,分別是陳義彥教授所主持的「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從八十三年省市長選舉探討」、黃德福教授主持的「台灣省長選舉選民投票行為之科際整合研究」、謝復生教授所主持「台北市長選舉預測模型之研究」,對於台灣地區首次辦理的民選省

4、市長選舉選民投票行為研究,有相當大的貢獻;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一省二市中,沒有一個學術研究計劃專門探討高雄市長的選舉。雖然,陳義彥教授所主持的計劃涵蓋高雄市109名受訪者,然而仍難以作有效的精確分析。所幸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陳文俊副教授,對首次高雄市長選舉,從八十三年七月至十二月做了一系列,前後五次(選前二次、選舉期間二次、選後一次)的電訪調查,差可彌補首次民選省市長選舉研究的缺憾。本文的目的,即在藉由八十三年高雄市長選舉過程中所做的五次電話訪問民意調查中,主要從最後三次的調查資料,並配合同時期的研究,從選民的族群認同、統獨立場、政黨支持、候選人形象的角度來研究八十三年首次省市長選舉

5、中,高雄市選民的投票行為,並且使用黃德福教授主持的「台灣省長選舉選民投票行為之科際整合研究」、謝復生教授所主持「台北市長選舉預測模型之研究」二計畫的調查結果來作比較對照,冀望找出高雄市選民與台北市、台灣省的差異之處,進而建立高雄市選民的投票模型,補充首次民選省市長選舉研究的文獻。二、研究時間為了探討高雄市長選舉,競選活動期間,選民對候選人的認知與投票支持對象的變化,因此本研究採用三波段進行電話訪問,冀從時間數列資料中,比較、分析高雄市長選舉選民的投票行為。這三次電話訪問時間依次分別為:第一次:八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至十三日競選活動開始第二次:八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一日投票前一天第三

6、次:八十三年十二月六日至十三日選後民調三、研究對象設籍高雄市且年滿二十歲以上的公民。四、資料來源本論文所分析的資料,係使用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陳文俊副教授主持,國立中山大學民意調查研究中心(前身為民意與選舉研究室)於民國八十三年十月至十二月間執行,以電話調查方式所蒐集的選前與選後高雄市長選舉選民投票行為資料。貳、相關文獻檢閱民主社會,政府施政以民意為依歸,執政者亦需透過人民的同意才有統治的合法性。民意政治的主要方式,就是透過選舉。選民的投票行為研究,因此是政治行為研究的重要一環。到底選民是根據什麼因素作出投票決定?是候選人?政黨?政見?或其他因素?構成投票行為研究的主題。投票行為研究

7、的文獻,最早是從美國開始。西元1912年,美國學者F.S.Chapin關始使用官方的選舉統計資料,分析選民的投票行為,並加以發表"VariabilityofPopularVoteandPresidentialElection",這應是選舉行為研究的開端。(陳義彥、黃麗秋,1992:2);所以在文獻探討上,由美國發源的相關學科及研究模式是最具重要性。一、國外文獻就美國投票行為研究的發展來看,大致分為四種研究途徑,亦即:人文區位研究途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