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中国经济学60年的反思与展望:再论中国经济学究竟向何处去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中国经济学60年的反思与展望:再论中国经济学究竟向何处去

ID:362619

大小:3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7-28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中国经济学60年的反思与展望:再论中国经济学究竟向何处去_第1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中国经济学60年的反思与展望:再论中国经济学究竟向何处去_第2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中国经济学60年的反思与展望:再论中国经济学究竟向何处去_第3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中国经济学60年的反思与展望:再论中国经济学究竟向何处去_第4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中国经济学60年的反思与展望:再论中国经济学究竟向何处去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中国经济学60年的反思与展望:再论中国经济学究竟向何处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经济学中国经济论文题目:中国经济学60年的反思与展望:再论中国经济学究竟向何处去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尤其改革开放30余年的实践——“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在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已初步奠定了中国经济学的基础。毋庸置疑,中国转轨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已具备时代所赋予的历史必然性和实践所塑造的现实的品性。本文重点解读中国经济学逻辑体系及其特征和取向。    一、构建现代中国经济学

2、体系的方法论的基础只能是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学说而不是西方的“范式”理论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尤其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学说是马克思第三个重大发现和理论贡献。“马克思过去和现在都是惟一能够担当起这样一件工作的人,这就是从黑格尔逻辑学中把包含黑格尔在这方面的真正发现的内核剥出来,……马克思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就是以这个方法作基础的,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方法则是它们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也是“总体”方法论的具体化,或者说,这是“思想总体”再现“生产总体”和“具体总体”,主观辩证法或“概念辩证法”能动地反映

3、客观辩证法,并从总的联系和内在矛盾中阐述概念辩证法或主观辩证法的运动的一门学问。政治经济学“六册计划”结构、《资本论》“大写的逻辑”是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方法的结晶。这一方法论主要的规定性是:  (1)结构的规定性和层次性。它包括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本身的结构、思想总体层次上的结构以及外在化的结构。(2)经济学范畴转化或移植的三大规律。一是范畴转化的动力来自范畴自身内在的矛盾而不能借助于后继范畴;二是转化路径是范畴中介管道;三是具备“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二重性的范畴,在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之间的移植规律。(3)矛盾分析贯穿于逻辑运动的全过程。马克思批判了形而上学的“排斥‘矛

4、盾’的逻辑”观。(4)经济学元范畴(逻辑起点)、中心范畴、中介范畴的选择原则和方法。(5)抽象法、“内在观察法”,以及从抽象呈螺旋式上升到具体的方法。(6)主体和客体、历史和逻辑、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以及具体总体和思想总体相一致的方法等等。  西方主流派学者一般都否定马克思逻辑体系构筑学说而崇尚库恩和拉卡托斯的“范式”理论。而所谓“新范式”提倡者还把物理学、数学、心理学和认识论引入逻辑领域和思维领域,创造心理学逻辑学体系、逻辑认识论和运算逻辑,并提出关于“知识和逻辑的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在有东方思想特点的辩证思维方式和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逻辑演绎形式主义之间的鸿沟上架桥的任

5、务。  关于经济学体系两大构建方法的区别主要在于:(1)马克思的逻辑体系构筑学说擅长于对规模宏大的社会经济形态及其演变规律的分析以及对“生产力一经济制度关系一经济运行关系”框架的设计,强调事物和系统的可知性、历史性、整体性和社会性。辩证逻辑和规范分析方法是主要分析工具,其前提条件是,它考察的对象和事物必须处在成熟阶段,至少其主要矛盾已经展开。并且,这种体系构建是一项艰巨的理论系统工程。(2)范式理论是围绕假设、准则、硬核、保护带、启示法、研究主题、论据、方法论原则、技术、事例等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它强调事物和系统的开放性、变迁性、无序性、不确定性、多样性和非线性对经

6、济活动的影响;擅长于对局部中的整体或非整体性事物的实证分析和数理模型的构筑;对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分析是它的长处。这是一种“短平快”的研究方式。但是,以经济人假设—一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经济的经济模式为标志的范式框架,往往具有非社会性、非制度性和非历史性的倾向,逻辑空间比较狭窄;有时对某些局部的表象问题仅仅提供对策性、描述性的说明或数理模型。  应该强调指出:国内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向。鉴于用范式理论构筑理论体系在学术界蔚然成风,因此,尤应鲜明地反对“取代论”、“取消论”、“对立论”和“拼盘”式“互补论”,而是提倡从属型“互补论”,换而言之,借鉴范

7、式理论的合理成分,把范式理论纳入并从属于马克思逻辑体系构筑学说及其方法论体系。  同时,马克思逻辑体系构筑方法还应该借鉴20世纪后期产生的新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营养成分。这种思维方式总的导向是把系统与环境、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内生化,着重研究系统的无序性、不确定性、多样性和非线性特征。渊源于近代牛顿物理学和黑格尔逻辑学体系(这也是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学说的一个来源)的现代演绎体系和思维方式,因而受到强有力的挑战。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学说自身随着新情况、新条件尤其新科学技术的突破,必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