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6274922

大小:8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08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宾阳中学高二年级秋学期期考试题历史科(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孔子强调的是A.以刑罚威慑民众,使其不犯罪B.以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C.统治者应多管齐下,恩威并施D.用社会规范和刑罚约束民众行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

2、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故说明孔子提倡用道德引导民众,用礼规范民众,B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矛盾,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统治者多管齐下,恩威并施,而是强调以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排除C。D项说法错误,孔子反对刑法,主张以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2.据《左传》:鲁桓公六年,楚武王伐随。随侯认为自己祭神的物品丰富、干净,有神明保佑则不惧楚国。大夫季梁却说“夫民,神之主也”,若君主不能使百姓安居,将无法得到神灵保佑。季梁的言论A.体现了唯物主

3、义B.可见思想领域“百家争鸣”C.体现了人文精神D.否定了祭祀制度的合理性【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随侯强调神明的作用,而季梁提出“夫民,神之主也”的观点,强调民众的作用,关注点由“神”转向“人”,体现了对“人事”的重视,体现了人文精神,故C项正确;随侯与季梁都认可“神灵”,并非唯物主义思想,A项错误,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百家争鸣”,B项错误,故排除;季梁强调使民众安居的重要性,但并未否定祭祀制度的合理性,D项错误,故排除。3.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了,正是为汉朝统治

4、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也由此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局面。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A.孔子的思想B.孟子的思想C.荀子的思想D.朱熹的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一方面吸收法家专制思想,同时又强调儒学的统治艺术,既要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又能缓和社会矛盾,这与荀子“礼法并施”的思想最为接近,因此是荀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C正确。材料主要说明了董仲舒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主要体现法家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无关,A项错误。孟子主张“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与材料中的中央集权思想不符,故B项错

5、误。朱熹是南宋时期的人物,而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人物,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汉代董仲舒曾提出“屈君而伸天”的主张。这表明他主张A.用天来限制皇权B.用天来加强君权C.加强中央集权D.使儒学处于独尊【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体现董仲舒主张要用“天”的权威限制皇帝的权威,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加强君权与“屈君”矛盾,C项材料没有体现,材料没有体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项不选。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思想5.“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

6、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的观念系统。现在有人做了坏事,仍被称为“伤天害理”或“天理难容”。朱熹认为要想知道“天理”何在,必须A.内心反省B.考察事物C.消灭私欲D.遵守三纲五常【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是问探寻“天理”的方法,程朱理学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考察事物”,故B项正确。心学强调内心反省,与程朱理学不符,排除A。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求理,而不是消灭私欲,排除C。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求理,而不是遵守三纲五常,排除D。6.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有①都强调宇宙万物的本原;②都倡导

7、加强道德修养;③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④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从哲学角度强调宇宙万物的本原问题,故①正确;两者都倡导加强道德修养,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心学主张致良知,故②正确;两者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故③正确;作为唯心主义思想,两者不可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故④错误。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A正确,BCD排除。7.顾炎武说:“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

8、’,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此言论实际上批判了A.程朱理学B.孔孟儒学C.黄宗羲等人的新儒学D.李贽的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反映了顾炎武承认人固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