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不满”给我的启示

学生的“不满”给我的启示

ID:36295057

大小:5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08

学生的“不满”给我的启示_第1页
学生的“不满”给我的启示_第2页
学生的“不满”给我的启示_第3页
学生的“不满”给我的启示_第4页
学生的“不满”给我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生的“不满”给我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案例学生的“不满”给我的启示瓦店集学校张敬荣工作一段时间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就是孩子们对问题的反应并不积极,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尽管我觉得的我的问题设计的很好,可是回答问题的好象总是那几个学生。直到那一节课的进行,我才找到问题的症结。记得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按精心准备的教案有条不紊地上课,当我习惯性的叫起一名学生读课文时,同学们窃窃私语起来,还夹杂着抱怨的声音。我感到很纳闷,这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他读课文很有感觉,学生们怎么会有意见呢?我急忙问怎么回事,学生们的回答让我明白,原来一直以来我都是叫这一名学

2、生读其他的孩子多少有些厌烦。我问一个孩子:“那我怎么不见你举手要求读课文呢?”没想到这个孩子气呼呼的说:“你老是叫他,我举手也没有用!”我听了,感到一震,原来因为有的孩子一两次读的不好,我就形成了习惯思维,认为就是读不好了,这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今天终于“犯了众怒”。看来是我错了。我想了一下,对那个有怨气的孩子说:“以前老师没看见你举手,是我不对。那么现在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让同学们看看你到底有多棒,好吗?”这个孩子马上兴奋的读起来,尽管在个别字音上把握的不是非常好,但是他读的很投入,更难得的是,他的

3、面部表情居然也能随着课文感情的起伏有所变化,这让我暗暗为他叫好。读完后,他抬起头,挺起胸,得意洋洋的看着我,好象在说:“我读的怎么样。”我大声的问:“同学们,他读的怎么样?”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光说一个好不行,”我接着说,“谁能说一说他读的好在哪里?”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起来。“他读的很流利。”“他读的声音很洪亮。”“他读的很有感情。”“老师,他读书的时候,脸上还有变化呢!”“……”看到孩子们热火朝天的样子,我决定趁热打铁,说:“同学们,既然他有这么多优点,那么大家能不能学着他的样子,把课文读的更好呢

4、”孩子们用无比肯定的声音回答我。我一看又高兴又犯难。高兴的是孩子们的热情很高,犯难的是,这么多孩子,不可能都读,可不让他们都参与,好不容易调动起来的热情就有可能受到打击,怎么办?我冷静的想了想,决定采取小组教学的形式。我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然后告诉他们从他们的小组中选出一个最好的,然后让他代表小组参加读书比赛。我对他们说,哪一个小组的代表获胜,哪一个小组的成员就都能得到一颗小星星,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参与了,获胜了是大家的功劳。我喊了一声开始,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我也不时的参与到讨论中。几

5、分钟之后,代表们陆续选出来了,我让其他孩子作评委。看到他们热情高涨,信心满满的样子,我不禁开心的笑了。比赛结束了,孩子们显得格外高兴,仿佛意犹未尽。看到这种情况,我对孩子们说:“今天的比赛很成功,往后我们还会举行的。不光是读书,咱们还可以举行写字、作文的比赛,大家说好不好。”孩子们兴奋的鼓起掌来。尽管这一节课背离了我原来的教学设计,有些地方甚至显得有些乱,但是我仍然觉得很成功。总结起来,我感到收获颇多。首先,我知道不是孩子们的积极性不够,而是我的思维形成了习惯,忽略了他们的闪光点,导致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在今后

6、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注意吸取这个教训。其次,我明白问题设计是否精彩,不能从我们的思维出发,而是应该看它是否符合孩子的心理,更不能以是否花哨为标准。另外,我觉得这堂课还有一个成功的地方,就是我采取了比赛的形式。记得有一位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说过:“比赛是孩子进步的原动力!”我应该把这一成功的秘诀好好运用。小学数学案例分析1、[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

7、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

8、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2、[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