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ID:36529554

大小:63.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1

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_第1页
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_第2页
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_第3页
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_第4页
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69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69例患者中发生感染53例,感染率31.36%。其中医院内感染20例,占11.83%;医院外感染25例,占14.80%;混合感染8例,占4.7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和自发性腹膜炎为主。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肝功能分级、白细胞水平及住院时间是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肝功能越差、白细胞越低、住院时间越长者容易合并感染。【关键词】肝硬化;感染

2、;危险因素 感染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后可加重病情,引起医疗费用增加,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分析了169例肝硬化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旨在探讨肝硬化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69例患者为本院2009年1—612月住院患者,男150例,女19例;年龄21~80岁,平均50岁。肝硬化诊断按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感染诊断按《卫生部2001印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入院48h内发生的感染为医院外感染,入院48h后

3、发生的感染为医院内感染,兼有以上两种情况且发生于两个不同系统的感染为院内外混合感染。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查阅所有病历,记录:(1)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感染部位、住院天数、转归;(2)有无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3)有无行腹穿、胸穿、深静脉穿刺、气管插管、三腔二囊管置管、内镜下治疗等侵入性操作;(4)实验室检查及肝功能评价:记录血常规、肝功能及B超检查结果。肝功能分级按Child-pugh标准分为A、B、C级。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

4、检验。将肝硬化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有无侵入性操作、并发症、白细胞数、肝功能分级、门静脉内径、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10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是否感染为因变量,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进入法分析肝硬化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  2结果  2.1感染发生率6169例患者中发生感染53例,感染率31.36%。其中医院内感染20例,占11.83%;医院外感染25例,占14.80%;混合感染8例,占4.73%。年龄最大80岁,最小21岁,平均50岁。 

5、 2.2死亡率感染组53例中死亡4例,死亡率7.55%;非感染组116例中死亡1例,死亡率0.8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感染部位分布53例感染患者中各系统感染共71例次,其中呼吸道感染36例次,占50.71%;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3例次,占32.39%;泌尿系感染5例次,占7.04%;皮肤软组织感染4例次,占5.63%;肠道感染1例次,占1.41%;败血症1例次,占1.41%;胆道感染1例次,占1.41%。医院内外感染部位分布构成比见表1。表1院内外感染部位的比较  2.4感染的

6、危险因素分析  2.4.1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表2肝硬化合并感染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有无进行侵入性操作、白细胞水平、肝功能分级、白蛋白及总胆红素水平是肝硬化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  2.4.2多因素分析结果见表3。表36肝硬化合并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肝功能分级和白细胞水平是肝硬化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  3讨论  3.1肝硬化感染的特点感染与肝硬化之间的关系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两者相互影响。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发病率仍

7、居高不下。本组资料中肝硬化患者感染率为31.36%,医院外感染率为14.80%,医院内感染率11.83%,院内外混合感染率4.73%,高于陈倩等[1]的报道。肝硬化并发感染的部位以下呼吸道(肺部)及腹水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败血症、胆道感染等。  3.2感染的原因6肝硬化患者易并发感染考虑与下列因素有关:(1)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肝硬化时机体CD3、CD4、CD8等T淋巴细胞减少[2],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力明显下降[3],血液补体水平下降,促吞噬素活性受损[4],肝脏K

8、upffer细胞吞噬能力下降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宿主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易发生各系统或全身性感染。(2)肠黏膜屏障损伤及细菌移位。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肠血流缓慢,黏膜下毛细血管和静脉扩张淤血,肠微循环障碍,细胞间连接增宽,使其通透性增加,削弱了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导致了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模型肠黏膜上由于缺氧所致肠黏膜上的糖基发生改变,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