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教学设计

月迹教学设计

ID:36531171

大小:5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1

月迹教学设计_第1页
月迹教学设计_第2页
月迹教学设计_第3页
月迹教学设计_第4页
月迹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月迹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月迹》教学设计单位:河南省灵宝市大王镇第五初级中学作者:潘润月邮证编码:472511电话:13939866990《月迹》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2.品味稚拙天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学习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学习难点:文中奶奶形象的作用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根据下列图片中月亮的形状,说说古人曾经给与它们怎样的名称?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

2、镜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过渡:古人对月情有独钟,现代人对月亮也青睐有加,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平凹先生的散文名篇《月迹》二、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思考)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文章重点:寻月亮2、找出孩

3、子们追寻月亮的踪迹,并摘录文中词句,描述出寻月所见以及孩子们心理的发展变化的词语①寻月踪迹:屋内盼月→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沙滩议月②心理变化: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生“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后来,孩子们又在河中、瞳中找到了月亮,“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很满足”小结: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

4、迹的含义)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的运行轨迹,也可以理解为孩子们的心理边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三、探究交流,研读课文1、“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怎样理解?(点拨:好是什么?月亮的好体现在哪里?)明确:“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2、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明确: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教师小

5、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小结: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的运行轨迹,也可以理解为孩子们的心理边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3、文中谁的话引起了寻月踪迹的转换?生:奶奶的三句话(生齐读三句话)“奶奶”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奶奶”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传说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他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

6、文章的主旨奶奶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没有奶奶这个形象,就没有孩子们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子们心灵的升华四、品析语言本文充满童心童趣,不仅仅体现在“寻月亮”这件事上,更体现在语言表达上,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富于童心童趣的话,找出来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教师提示品析角度(1)优美、生动、传神的词语;(2)生动、形象的修辞:比喻、拟人等;(3)深刻饱含哲理①第5节:“满满”写月亮的圆;“玉玉、银银”写月光的白;“粗粗”写桂树的壮;“疏疏”写枝叶的稀;“累累”写花朵的多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富有韵

7、味②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句中的动词“浮”用的非常生动,真切的写出了这时月亮轻盈的特点③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这是虚写,月亮当然不可能真的在每个人的心里,可见作者的表现手法十分含蓄别致,它寄托了一个更为深层的含义: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④“有三妹漂亮吗?”“和三妹一样漂亮的”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这个对话描写十分精彩,既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天性,又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⑤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

8、们的,每一个人的——这句话富有哲理,说明人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力,人人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五、达标测评,畅谈收获中秋之夜,一群孩子在寻月可以说,他们不仅是在追寻月迹,更是在追寻美!读完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学生独立思考)参考:1、生活中要时刻保持童心,才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2、要爱护童心,像文中的奶奶那样,鼓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