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罐加推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积滞

游走罐加推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积滞

ID:36588274

大小:66.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2

游走罐加推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积滞_第1页
游走罐加推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积滞_第2页
游走罐加推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积滞_第3页
资源描述:

《游走罐加推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积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游走罐加推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积滞  摘 要:2005年12月~2010年12月,笔者在传统的推拿捏脊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游走罐治疗小儿积滞270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该治疗方法简便,价格低廉,无不良反应,是真正的“绿色治疗”,值得推广。毕业论文关键词:小儿积滞;走罐;推拿捏脊1 临床资料  2700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1230例,女1470例;年龄4个月~12岁。以纳差、大便或溏或秘、腹胀、疲乏无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有的还表现为恶心呕吐、烦燥不安、夜啼、间歇性发热等症。2 治疗方法:2.1 推拿捏脊法  用生姜或

2、麻油为介质,推脾经、大肠经、三关,揉板门,揉脐摩腹分推腹阴阳,揉龟尾推七节,如兼见热症加退六腑。然后从尾椎两侧一直沿脊柱捏捻到大椎穴两侧止,进行反复两次捏脊。每日或隔日1次,两次为一疗程。2.2走罐疗法  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皮肤,涂液状石蜡为润滑剂,依患儿胖瘦程度选用2~4#的玻璃火罐,用闪火法拔于大椎穴处,再沿左右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向下推至脾胃俞穴处,反复2~3次后,再将3~5个罐定于背部俞穴上,根据年龄及形体的胖瘦选择留罐时间0~3min,每日或隔日1次,两次为一疗程。3疗效分析3.1疗效标准参照《

3、中医病证诊断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大便正常;好转:症状有所改善,大便基本正常;未愈:症状无变化。3.2治疗结果  经2次(一疗程)治疗后统计疗效:治愈2025例,占75.00%;好转675例,占25.00%;未愈0例。总有效率100%。毕业论文4典型病例  王×,女,2岁,就诊于2009年4月20日。主诉:腹泻伴间歇性发热、神疲纳差2天。有受寒及不节饮食史,查体:体温38.2℃,咽无充血,扁桃不大,心肺腹无特殊,舌淡,苔腻,指纹淡紫。大便每日3~4次,黄色稀便,挟不消化食物。血常规:Hb:110g/L;RBC

4、3.5×1012/L,WBC8×109/L,N0.5,L0.2,EC0.005,PLT207×109/L。大便常规:见少量脂肪滴。诊断:积滞。采用本法治疗一次而愈,第二日再治疗一次以巩固疗效。5 讨论  积滞,通常又称“积食”,我地俗称为“凉积食”。西医称为“消化不良”。本病在临床上常见,以小儿患病者居多,多发于半岁~3岁左右的婴幼儿。西医多采用口服助消化药或因其发热、腹泻而采用输液治疗;中医常用单纯的推拿捏脊或中药来治疗,虽可见效,但常常疗程较长,疗效也不尽如人意。通过笔者几年来的观察,认为该病多受寒史在前(过

5、食生冷或感受寒凉),乳食内积在后而使脾胃受损,再加原本小儿多先天脾土薄弱,故脾虚失运而内湿自生,如此寒、食、湿相挟而为滞,而表现为纳差、神疲、间歇性发热及便溏(或秘)、恶心呕吐等症,故用单纯的推拿捏脊来治疗不能完全解决寒、湿的问题,而采用在传统的推拿捏脊疗法上加以游走罐治疗,则切中要害,疗效立竿见影。这可能与背俞穴走罐能直接袪除寒湿,激发脏腑经气,达到扶正补虚、调节脏腑气机的作用有关;再则背部膀胱经的走罐能明显提高正常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1),,从而起到了扶正袪邪的目的。火罐疗法作为中医学的自然疗法在临床应用已有

6、数千年的历史,其安全性、可靠性都已得到证明。但目前火罐多用于治疗疼痛方面的疾病,在内科疾病治疗中较少运用,儿科临床应用则更为鲜见,尤其在两岁以下的小儿更是少有报道。该治疗方法简便,价格低廉,无不良反应,深受家长的喜爱,值得推广。但在游走罐时一定要注意如下禁忌证①高热抽搐,急性软组织损伤、外伤者;②有局部皮肤破溃、皮疹、皮肤传染病者;③形体消瘦,皮肤失去弹性而松弛者;④病情严重,重度水肿、心衰、呼衰、肾衰者;⑤有出血倾向疾病者。治疗中手法一定要轻,注意保暖。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参考资料1.钟蓝 走

7、罐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9,(6):367其他参考文献Baker,Sheridan.ThePracticalStylist.6thed.NewYork:Harper&Row,1985.Flesch,Rudolf.TheArtofPlainTalk.NewYork:Harper&Brothers,1946.Gowers,Ernest.TheCompletePlainWords.London:PenguinBooks,1987.Snell-Hornby,Mary.TranslationStudi

8、es:AnIntegratedApproach.Amsterdam:JohnBenjamins,1987.Hu,Zhuanglin.[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Jespersen,Otto.ThePhilosophyofGrammar.London:Routledge,1951.Leech,Geoffrey,andJanSvartvi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