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把准文综测量动向优化历史备考策略

高中历史把准文综测量动向优化历史备考策略

ID:36593568

大小:1.03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12

高中历史把准文综测量动向优化历史备考策略_第1页
高中历史把准文综测量动向优化历史备考策略_第2页
高中历史把准文综测量动向优化历史备考策略_第3页
高中历史把准文综测量动向优化历史备考策略_第4页
高中历史把准文综测量动向优化历史备考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把准文综测量动向优化历史备考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把准文综测量动向优化历史备考策略引言——从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邓小平决定恢复中止已久的高考到今年已29个年头,经历做学生参加高考,当教师组织备考,做教研员指导备考,又做教师组织备考,角色三变,不离备考。执教15年,研教9年,考前巡回讲座连续7年,带毕业生进入第13届。以备考而言,体会是:前10年知识立意,三五成群,猜题压宝,时而有效,那是跟着感觉走;中10年初始能力立意,十百相邀,跟风耍巧,错判误导,闹腾少效,那是跟着经验走;近几年大倡综合能力立意,江河湖海一起搞,注目高考,聚焦教改,开始跟着理性走。一、2005年

2、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及历史试题特点全国文综测试卷共三套,实整体设计,分别简称重庆卷(云、贵、川、陕、青、藏、甘、渝8省市用)、广西卷(黑、吉、蒙、新、宁、桂6省区用)、湖北卷(晋、冀、鲁、豫、鄂、湘、皖、闽、浙、赣、琼11省)。1.坚持改革方向,顺应教育发展(1)依归“选才”,特点鲜明。2005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在坚持高考内容改革方向上,继续体现三大特点:一是更加注重能力素质考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要求“科学地反映考生的潜质和潜力”。历史试题强调综合基础上的知识再生和潜能发挥。考试不仅是知识的反馈过程,而且是认识

3、的提升过程和能力的发展过程。首先反映在考纲上,第一层次能力强调审题,第二层次能力要求突出科内综合与跨科创新的能力。其次反映在试题中。湖北卷第13题要求领悟“滇王之印”21用心爱心专心所包含的特定信息,考生只有象历史学家那样独立探究历史文物上的文字,创造性地作出新的历史判断才行。文物中的“滇”、易被忽视的教材小字中的“滇池地区”是破解的关键(史地综合)。广西卷第39题:在历史上,以图8所示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秦国。秦实现全国统一,但二世而亡。问(3)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8分)问(4)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

4、集权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6分)问(5)指出导致秦朝速亡的经济原因。(6分)不厌其烦地强调“从经济角度”(生产力角度)分析,处处提醒学生思维要缜密。二是依据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考试范围以兼顾2002年版教学大纲和现行教材而独立编写的2005年版考试大纲为依据,但应用和选材不拘泥于“两纲”,试题用语、答案用语也不拘泥于统编教材的表述。能力立意、广泛取材,使题涉知识超越教材、突破考纲成为经常性、多发性“事故”。重庆卷第39题问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湖北卷第37题问凯末尔革命的目标,均以材料为依托,

5、不可简单地视为超纲,如同不讲知识覆盖只讲能力覆盖一样,显性知识范围似是超纲而能力上未超纲,对此喋喋不休,无益信息把握。三是增加应用性能力型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取材更加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历史试题重视创设立足现实,反观历史,和立足历史,解读现实的考题。首先全国三套文综测试卷历史题及跨科题无不与现实热点焦点相关。湖北卷第39题,把1954年的亚非会议与2005年的亚非峰会联系起来考查我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重庆卷和内蒙卷考查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问题和公民选举权问题,实与美国在人权问题上指责中国的时政相关联,人权改善因于

6、国情,道路漫长,暗藏哲理政论,如课标言——民主不是统治者赐予的。其次,体现课标精神,甚至反映课标版教材的价值取向。如站在人类文明演进高度看历史,重视思想文化发展与交融,民主法制建设,生产力进步和人类交往的发展。21用心爱心专心(2)体现“有利”,原则不变。2005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继续体现高考内容改革的三个原则:一是适当减少题量,降低难度,扩大思维空间,以有利于考能力。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追求“下好棋”而非“下快棋”,卷长缩短,题量饱和,有利“人尽其才”。2003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湖北卷总题量为41题,2004年和200

7、5年均保持39题的题量,且非选择题虽均以提供阅读材料的方式开题,材料的运用克服了冗长、艰深的弊端。二是考题切入容易深入难,让多数考生能入手,但得高分不易,以有利于选拔。湖北卷第37题,设问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推进。(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3)指出材料三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4)依据上述三条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重庆卷第37题同样具有这一特点。能力层次考查以从再现性水

8、平为起点,逻辑性水平为核心,创造性水平为终端。(1)材料一中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谁签署的?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签署该宣言的?(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黑人奴隶的规定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对解决南北矛盾起到什么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各项法律颁布的共同背景;这些法律没有完全解决黑人的不平等地位问题,为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