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文稿一:原辅料性质及加工特性

培训文稿一:原辅料性质及加工特性

ID:36597153

大小:134.6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2

培训文稿一:原辅料性质及加工特性_第1页
培训文稿一:原辅料性质及加工特性_第2页
培训文稿一:原辅料性质及加工特性_第3页
培训文稿一:原辅料性质及加工特性_第4页
培训文稿一:原辅料性质及加工特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训文稿一:原辅料性质及加工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低温肉制品常用原辅料的性质及加工特性一、常用原料肉的性质及加工特性(一)猪肉呈淡红色,有些部位呈灰红色。肌肉纤维细,肉质软。与其他肉相比,猪肉性质偏凉脂肪蓄积较多,且特别肥腻,它在所有肉里面脂肪的含量是最高的。其肉的保水性仅次于牛肉。其中:前腿肉,也称夹心肉、挡朝肉。在猪颈肉下方和前肘的上方。此肉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水性强。宜做馅料和肉丸子。另外,后腿肉因肉质紧实、细嫩,肥瘦相连,质量较好,适宜做肉泥。(二)牛肉牛肉作为第二大肉类食品,仅次于猪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一般呈红褐色,肌肉纤维较粗且肉质较老,表现为组织硬而有弹性。质量好的

2、牛肉其肌肉组织之间含有脂肪。脂肪颜色为白色,且较硬、未满一年的小牛肉色呈淡红色,水分多、脂肪少。肠类制品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牛肉,可以提高肉馅的黏着力和保水性,使肉馅色泽美观,增加弹性。加热后具有特殊芳香气味。宜做肉丸制品。(三)鸡肉鸡肉纤维细,蛋白含量高,易被人体吸收,并且有较好的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和乳化性。脂肪为黄色,且软。因鸡胸肉中肌红蛋白含量比腿肉低,使胸部的肌肉白,加热后的鸡胸肉呈洁白色,宜做肉丸、鸡柳,而腿部的肌肉呈灰红色,鸡腿肉较鸡胸肉鲜嫩,是鸡肉中质量最好的肉,多做肉串。(四)鱼肉鱼肉比畜肉的纤维软,且色浅,水分含量多达84%,脂肪

3、含量则少,具有独特的腥味。加热后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宜做鱼糜类制品。(五)羊肉羊肉呈红砖色或红褐色。羊肉较牛肉的肉质要细嫩,容易消化,高蛋白(蛋白质含量与鸡肉相近)、低脂肪、含磷脂多,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但脂肪含有特有的膻气,胆固醇含量少。在羊肉加工上,主要的肉食品种有羊肉片、羊肉串、羊排等。(六)鸭肉鸭肉虽然是禽肉中具有滋阴补益,营养丰富的肉食佳品。但其具有肥腻、腥臊,肉香气不足等缺陷。在加工过程中以去其肥腻、腥臊为重点,另外还需增香。二、常用辅料的性质及加工特性肉制品加工生产过程中,为了改善和提高肉制品的感官特性及品质,延长肉制品的保

4、存期和便于加工生产,除使用畜禽等动物肉作为主要的原料外,常需另外添加一些其他可食性物料,这些可食性物料称为辅料。肉制品加工中常用的辅料种类很多,但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即调味料、香辛料和肉制品添加剂。(一)调味料在认识调味料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未加调味料的情况下,肉制品的风味是如何产生的:我们知道生肉是没有什么风味的,经过加热会产生大量的香气成分,主要通过以下途径生成:(1)美拉德反应,氨基酸与还原糖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醛、酮等芳香物质;(2)脂肪氧化,脂肪的氧化是肉在加热时产生香味的主要途径,不同种类畜禽肉风味的差异,主要源于脂肪的差异;(3)

5、热降解反应,氨基酸,糖类、核苷酸、维生素等物质的热降解,硫胺素热降解生成的硫化物,是牛肉和猪肉加热后香味的主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发现,通过以上三个途径产生的风味还不能满足我们对风味的要求,经过反复试验,调味料由此诞生。顾名思义,调味料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风味,能赋予食品特殊味感(咸、甜、酸、苦、鲜、麻、辣等),使食品鲜美可口、引人食欲而添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物质。我们知道肉品中调味料的添加是影响肉品风味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常使用的调味料一般分为咸味、甜味、酸味、鲜味料。1、咸味调味料咸味是食品的基本味。构成肉制品咸味的主要调味料是食盐与酱油。(

6、1)食盐①作用食盐素有“百味之王”的美称,可起到调味的作用。此外,因食盐是一种强电解质,适量的食盐能起到盐溶作用,使水溶液的渗透压增大,促进蛋白质吸水,同时抑制酶的活性及微生物的生长,降低水分活度,因此在肉品加工还具有防腐保鲜、提高保水性和粘着性等重要作用。另外,食盐能加强脂肪酶的作用和脂肪的氧化,因此,腌肉的脂肪较易氧化变质。②应用应用中需注意:a.食盐对蛋白质性质有双重作用,这主要取决于食盐的量。如果添加大量食盐,由于食盐具有较大的渗透压,原料中水分会渗透出来;同时食盐也会向原料内部扩散,导致原料内部蛋白质凝聚,呈味物质就难以浸出,会影响滋味;

7、放少量食盐,会起到盐溶作用,低浓度盐溶液可使蛋白质表面吸附着某种离子,使蛋白质颗粒表面同性电荷增加,加强了排斥作用,使蛋白质空间结构有所松弛,因而加强与水结合,从而提高蛋白质的溶解度。b.食盐对磷酸盐有协同作用,低浓度盐溶液可使蛋白质表面吸附着某种离子,对磷酸盐有增效作用。在西式肉制品中,如果不加食盐,肉就缺乏粘结性,产品就会切不成片。c.食盐用量,我国肉制品的食盐用量一般规定是:腌腊制品6%~10%,酱卤制品3%~5%,灌肠制品2.5%~3.5%,油炸及干制品2%~3.5%,粉肚制品3%~4%。同时根据季节不同,夏季用盐量比春、秋、冬季要适量增加

8、0.5%~1.0%左右,以防肉制品变质,延长保存期。另外,为防止高钠盐食品导致的高血压病,可以考虑用钾盐(氯化钾)代替钠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