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卷1、2、3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2016年全国卷1、2、3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ID:36610982

大小:935.56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5-12

2016年全国卷1、2、3高考历史试题分析_第1页
2016年全国卷1、2、3高考历史试题分析_第2页
2016年全国卷1、2、3高考历史试题分析_第3页
2016年全国卷1、2、3高考历史试题分析_第4页
2016年全国卷1、2、3高考历史试题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年全国卷1、2、3高考历史试题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6年全国卷Ⅱ(甲卷)历史试题分析(甲卷使用省份: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辽宁陕西重庆)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分析】本题以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演变为考查对象,利用考古资料形成新情境,旨在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中,准确获取历史信息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题干来源于考古资料,通过文字叙述,学生可知《三体石经》中有先秦古文和小篆等三种字体。图片中的字体

2、是隶书,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即可知道题干给出的是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从题干可知《三体石经》刻于曹魏时期,中国古代文字在秦时即已统一,所以A项可排除。根据所学知识,曹魏时期通行文字为隶书,先秦文字和篆书都已不是通行文字,故C可排除。根据所学知识,早在商朝时期的甲骨文汉字即已形成完整体系,故可排除D。故可得出正确选项是B。【答案】:B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分析】本题从另一个侧面考查

3、了学生对主干知识选官制度的理解,要求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下分析材料,提炼有效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题干给出了从汉至唐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度实行的方式是由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根据所学,魏晋九品中正制根据门第来选拔官员,科举制是自由投考、差额录用,可见与前代相比,科举制大大扩大了录取的基础,使普通大众得以有机会通过考试走入仕途。而科举制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必然使社会中更多人读书,参与科举考试,争取做官,从而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正确答案为D项。科举考试科目为明经、诗赋等,不能选拔最优秀的官吏和鉴别官员道德水平,排除A、B两项。科举考试自由投考,不

4、排除世家子弟入仕,故排除C项。【答案】:D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有效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宋代“田制不立”,在土地政策上“不抑兼并”,这一政策导致的后果是土地交易频繁,土地越来越集中,大量民户失去土地而成为租种土地的“客户”,因此B项符合题意。北宋商品经济繁荣,A项不符合史实。唐末以来,坊市制度崩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繁荣,而不是民户失去土地

5、,故C项错误。田赋一直是北宋赋税的重要来源,D项不符合史实,故错误。【答案】:B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有效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明末以来,随着台湾回归祖国,大量福建民众移民台湾寻求生计,这些移民在台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安居乐业。按照我国传统的宗族观念,叶落归根或者说与祖先在一起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便是大量

6、已移居台湾的民众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原因。A项仅提到族谱编修的问题,而不是题干所要表达的,故错误。B项符合对题干的分析,故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内地宗族整体迁移台湾,不能说开始于乾隆时期。D项不仅不符合史实,也与题干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不相符合。【答案】:B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分析】本题考点是高中历史主干知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7、主要考查考生准确获取和理解材料提供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解释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19世纪中期以后,洋货大量涌入,即使偏僻的农村地区,火柴、洋布等日用品在市场上都有供应。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历史现象的历史背景是,近代以来欧美列强以枪炮不断打开亚非拉国家的国门,紧接着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近代中国亦不例外,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不断扩大和深入,城乡市场日益被纳入世界市场体系,市场上的洋货无论数量和种类都不断增多,对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状况一

8、方面给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使民众的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密切。因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