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编辑出版史:隋唐五代时期

中国编辑出版史:隋唐五代时期

ID:36611577

大小:5.72 MB

页数:190页

时间:2019-05-09

中国编辑出版史:隋唐五代时期_第1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隋唐五代时期_第2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隋唐五代时期_第3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隋唐五代时期_第4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隋唐五代时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编辑出版史:隋唐五代时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自公元581年杨建建立隋朝,至公元960年后周亡于赵宋,前后历时380年。其间,除了唐末出现过为期54年的“五代十国之乱”外,中间保持了隋唐近330年的统一。隋唐的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南北分裂动乱局面,使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隋唐的政治嬗替与秦汉相似,隋王朝的国运虽然二传而尽,但是开国君主杨坚在位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却基本上为唐朝所沿袭。所以,始自隋朝的开拓,经过唐初百年的建设,历史上形成了堪与秦皇汉武时代媲美的

2、盛唐文化。在图书编辑出版方面,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首先是印刷术于唐初发明,至五代,开始大规模地应用于刊行儒家经典,使我国的编辑出版事业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其次,科举制度的确立、唐诗的繁荣,极大地促进了图书的社会传播和贸易活动。再次,史馆修史和大臣监修制度的确立,强化了统治者对书籍编纂活动的控制。第一节隋唐五代时期的图书 文化事业概貌一、图书文化政策大一统是隋唐五代时期主要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隋、唐统治者十分重视有关图书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出版问题,有意识的强化对图书编辑出版和传播的

3、管理与控制。隋开皇十三年(593)早春,文帝杨坚下诏,严令“私家不得隐藏纬候、图谶”。隋文帝在诏禁谶纬之书后仅3个月,又下诏禁止私撰国史。唐代发生在文化领域的禁书活动不多,惟太宗贞观年间禁毁过一部仅有14页的图谶类小册子《三皇经》。1.禁书不难看出,《唐律》关于禁书的条款,重在严惩当代造妖术、妖言和传播以惑众者,对于古代早明文禁止过的天文、图书、谶书、兵书之类,只是对违法私藏者处以2年的处罚。唐朝政府对于维护思想文化领域秩序的态度是坚决的,控制图书编辑和传播活动的措施也是严厉的。雕版印刷术发明后,首先在民

4、间刻印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历书。由于民间出版者为了赶在国家新历颁行前出版,难免印制粗糙,存在错漏,而与官历相违,因此,民间私印历书的举动,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遭到禁止。到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这道禁令被改为“候朝廷颁行后,方许私雕印传写”。由于雕版印刷品在复制和传播方面具有抄写无法比拟的优势,因而引起统治者更高的警惕,管理更加细密,控制措施的力度大为加强。这一点,到了雕版印刷空前繁荣的两宋时期,就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了。藏书建设,是指在数量、质量上对国家图书进行全面提升的活动,包括整理旧书、访求抄补

5、缺书、缮写副本、编纂新书充实秘藏等。这里的编纂新书,是指朝廷组织史馆编写前代和本朝国史,其目的是为当代帝王提供史鉴。修撰完毕,一般录副后即藏入秘阁,所以,把它作为藏书建设的一部分。2.重视藏书建设隋唐时期,国家藏书建设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建设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形成隋唐,尤其是盛唐文化繁荣局面的重要支柱。唐玄宗时期有一次关于藏书建设问题的争论,很能说明帝王重视藏书建设的根本原因。当时,中书舍人徐坚自负文才甚高,经常讥刺在集贤院校理图书的学士没有真才实学,而政府给他们的待遇太高,因此常对同朝官员说:“此

6、辈与国家何益,如此虚费。”他并且建议唐玄宗罢免这些学士。大臣张说闻说,予以反驳。《旧唐书·张说传》记载了张说的这段话:“自古帝王功成,则有奢纵之失,或兴池台,或玩声色。今圣上崇儒重道,亲自讲论,刊征图书,详延学者。今丽正书院,天子礼乐之司,永代规模,不易之道也。所费者细,所益者大。徐子之言,何其隘哉!”唐玄宗知道事情的经过,十分赞赏张说的观点,而徐坚自此被疏远。二、国家图书的整理与聚散隋唐政府都十分重视对图书的搜集和整理,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征书和抄书活动,图书事业蓬勃繁荣、光彩夺目。隋开皇三年(583),

7、秘书监牛弘上《请开献书之路表》,强调国家藏书必须齐备,而“天下图书尚有遗逸”,要求文帝下发明诏,分遣使人,搜访异本。凡献书者,每献1卷,赏绢1匹,校写完毕,原本立即归还原主。一时民间异书纷纷献出。开皇九年(589),隋朝平陈,获得了陈朝的藏书,国家藏书逐渐富足起来,达到3万余卷。于是,朝廷召集天下工书之士,在秘书省内补续残缺,抄录成正副2本,藏于宫中,其余藏于朝廷秘阁。隋朝政府的藏书之所主要在西京长安的嘉则殿和东都洛阳的观文殿。史称“炀皇好学,喜聚逸书,而隋世简编,最为博恰。”(《旧唐书·经籍志》)此时官

8、府藏书地除秘阁外,增加观文殿、修文殿、嘉则殿三处。炀帝为发展官府典藏,倡导大肆抄书。“秘阁之书,限写五十副本”,且“分为三品,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是时制成新书凡三十一部,总一万七千余卷,入观文殿宝厨”。炀帝于东都洛阳观文殿内东西厢建造房屋,设立官藏体系。“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厢购屋以贮之,东屋藏甲乙,西屋藏丙丁。又聚魏以来古籍名画,于殿后起二台,东曰妙楷台,藏古迹,西曰宝迹台,藏古画。又于内道场集道、佛经,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