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肝癌早诊早治研究现状

我国肝癌早诊早治研究现状

ID:36629089

大小:3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13

我国肝癌早诊早治研究现状_第1页
我国肝癌早诊早治研究现状_第2页
我国肝癌早诊早治研究现状_第3页
我国肝癌早诊早治研究现状_第4页
我国肝癌早诊早治研究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肝癌早诊早治研究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肝癌早诊早治研究现状【摘要】21世纪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中国癌症预防和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的实施,以及卫生部肝癌高发区早诊早治示范点的设立创造了良好条件。在以往30余年肿瘤三级预防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对肝癌高危人群加强监测,尽早予以规范化抗病毒、免疫、基因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初见成效。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对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却又十分隐匿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必须以预防为主,从源头上阻断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形成一个针对性强,低毒高效的肝癌早防早治新方案,可望使肝癌的发病和发展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P53基因

2、;分子靶向治疗2007年初国家卫生部为落实《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的工作目标,在江苏省启东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设立肝癌早诊早治示范点。我国肝病工作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深入肝癌高发区开展调查研究和普查、普治工作。“三级预防”的概念早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一级预防”即针对病毒、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可疑致癌因素,采取“改水、防霉、防肝炎”七字方针,对提高群众健康水平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二级预防”即“三早”13: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我国通过对自然人群或高危人群普查,发现了一批毫无自觉症状的亚临床肝癌,使我国肝癌诊疗水平跃居世界前列[1]。21世纪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人类基因组和

3、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揭示,肝癌细胞相关基因表达谱“分子分型”已不断明确。它使人们得以知悉普遍存在的不同个体肿瘤患者之间的差异,其核心是癌的“生物学行为”不同,有些特性的获得早在肝癌起始的原发瘤阶段就已形成[2]。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更为积极、主动、导向、高效的方法,改变原有肝癌防治研究的格局,寻找能有效干预微小肝癌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其发生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1“肝炎-肝癌”阻断和抗病毒治疗我国是一个肝炎大国,目前有约1.3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4000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随着对病毒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充分认识到持续病毒复制是慢性肝病病情进展的主要因素,发现基线HBV-DNA水平与肝硬化、肝癌及

4、慢性肝病所致死亡呈显著正相关。治疗所致的HBV-DNA下降幅度可代表组织学用于评价疗效和疾病活动性,持续抑制HBV-DNA(使病毒载量<104拷贝/ml),可延缓乙肝患者病情进展,降低肝癌发生的危险性[3]。近来欧美国家、亚太地区和我国都相继出台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强调高病毒载量(HBV-DNA水平≥105拷贝/ml),并且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2×13ULN的HBeAg阳性患者应接受抗病毒治疗[4]。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为血源性播散,已有HBV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直接传给婴儿(垂直传播)。对这些新生婴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已成为我国的一项政策,江苏省启东市肝癌早诊早治示范点采取乙

5、肝疫苗接种阻断HBV母婴传播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已发现3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肝癌发病率显著下降,尤以男性更为明显[5]。台湾学者也报道疫苗接种后的人群中肝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下降[6],充分说明肝癌是可以预防的。丙肝基因工程技术已能完成其重组抗原的制备,但丙型肝炎能诱导中和抗体的抗原表位是“高变区”。要求生产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疫苗抗原必须具备“广谱性”,故丙肝疫苗目前一直未能面市,其研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主要是控制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7]。研究证实人类乙肝病毒对肝细胞有亲嗜性,肿瘤病毒的DNA可整合到宿主细胞DNA链上,造成基因失活、缺失或突变、癌变。且HBV、HCV与肝癌关系有联合效应,双重

6、感染者其危险性高于单独感染者。并已观察到在接受核苷类似物或干扰素治疗的乙肝或丙肝患者中,肝癌发病率有较显著下降[8]。13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它并不直接杀灭或抑制病毒,而是作用于靶细胞的受体,激活细胞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它是治疗慢性乙肝或丙肝的首选药物,可有效抑制或清除病毒,从而阻断肝硬化或肝癌发生[9]。普通干扰素半衰期短,仅4小时,需每隔1天就注射1次,当体内干扰素剂量不足时病毒又重新复制,不能持久地抑制病毒。新型长效干扰素PEGIFNα-2b的半衰期达40小时,在体内可持续作用168小时,刚好满足1周1次给药,可望提高HBeAg和HBsAg血清转换率。唯长效干扰素作用时间长,白细胞或

7、血小板下降率高于普通干扰素,需定期监测及时加以纠正[10]。核苷类似物主要通过抑制病毒DNA逆转录酶,最终抑制病毒DNA的复制。拉米夫定是最早应用的抗HBV核苷类似物,近年新一代核苷类似物替比夫定与之相比有更好的治疗应答。包括HBV-DNA基线下降、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及原发治疗更低的失败率和耐药率等[11]。我国自然人群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平均为3.2%。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临床表现不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