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谚语的比较看中英文化差异

从英汉谚语的比较看中英文化差异

ID:366848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7-29

从英汉谚语的比较看中英文化差异_第1页
从英汉谚语的比较看中英文化差异_第2页
从英汉谚语的比较看中英文化差异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英汉谚语的比较看中英文化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英汉谚语的比较看中英文化差异日期:2009-09-1619:18点击:364次作者:英语论文大百科 摘要:谚语是语言和文化的结晶,和特定的文化及语言密切相关。本文旨在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的角度来探讨中英谚语文化的差异,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以加深对中西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的了解,提高翻译水平。  关键词:谚语文化内涵差异    一、引言    谚语是英语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谚语是人类文化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示形式之一。何谓谚语?在汉语中,其定义为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

2、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在英文中谚语定义为“shortwell-knownsayingthatstatesageneraltruthorgivesadvice”。(OxfordAdvancedLearner’sEnglish-ChineseDictionary)无论谚语如何定义,它都总结了人类千百年来的社会经验,是文化艺术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其特点是语言凝练、对仗、和谐、形象、表意、精辟等。各民族的语言中,都包括极其丰富的谚语。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典籍十分丰富的国家,因而汉语里有许多谚语,它们是闪烁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璀璨明珠。同样,英语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语言,从许

3、多民族语言中吸取了精华,英语谚语也表现出它的丰富多彩。英国作家培根说过:“Geniuswitandspiritofanationarediscoveredbytheirproverbs.”(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都从他们的谚语中表现出来。)    二、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    1.生存环境的差异  文化的形成脱离不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定的文化,而特定的文化又产生特定的谚语表达方式。中国是以陆地为主的国家,土地是人们的生活所依,反映在形象语言上自然是以陆地上的人、事物作比喻的。相反,英国是一个岛国,航海业在历史上很发达,所以在语言表达上他们所联想的自然

4、是与海上有关的事物。所以在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时,英语的表达是spendmoneylikewater,而汉语则是“挥金如土”。英语中还有一些用船去表达的警示谚语,如“Asmallleakwillsinkagreatship.”(一个小的漏洞可能弄沉一艘大船),其实就是我们汉语中的“小洞勿补,大洞吃苦”。还有比喻在严峻考验下才能显示出谁是最坚强者时,汉语为“疾风知劲草”。英语则说“Asmoothseanevermadeaskillfulmariner.”(平静的海洋练不出熟练的水手)。所有这些谚语的形成都和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2.道德观念的差异  (1)孝道方面  中国是一

5、个以孝为先的国家,在《孝经》中曾写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所以在汉语中就有许多表现孝道的谚语,如“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父母教,该敬听;父母责,该顺承”相比较中国而言,英国历史比较短,虽然也要求儿女尊敬父母,但强调突出的是一些个人方面的东西,家庭观念较为淡薄,例如:Childrensuckmotherwhentheyareyoung,andfatherwhentheyareold.(孩子小时吃母亲的奶,老了享受父亲的财。);Childrenarenottobeblamedforthefaultsoftheirparents.(不能因父母之过使

6、孩子受到责怪)。  (2)子女问题方面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女子生活在最底层,倍受压迫。她们不仅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不能与男子一起受教育,更不能出入社交场。很多谚语都反映了对女子的歧视,例如:“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臣为君死,妻为夫亡”等。而在英国,妇女地位不像中国封建国家那样低下,反映在语言上,就有以下谚语:Hethatwouldthrivemustaskhiswife.(谁想兴旺,就请教妻子);Agoodwifemakesagoodhusband.(有好妻子就有好丈夫);He,whodoesnothonorhiswife,dishonor

7、shimself.(不尊重妻子的人就是不尊重自己)。  3.习惯的差异  中英两国相距甚远,行为习俗各不相同,对相同事物的认识和好恶心理也迥然不同,并在谚语中得到反映和承袭下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再现各民族文化的情调趣味。特别明显的是在英汉谚语中,虽然都常常借用动物来喻指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但不同国家的人民对一些动物的感情色彩和认识却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特别值得说的是dog一词。长久以来,中国人对狗都有一种厌恶之情,虽然现在狗在中国人家中的地位在不断地提升,有些狗甚至成为一些老年人的伴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