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赫哲族村落到边疆重地

从赫哲族村落到边疆重地

ID:36714972

大小:230.5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4

从赫哲族村落到边疆重地_第1页
从赫哲族村落到边疆重地_第2页
从赫哲族村落到边疆重地_第3页
从赫哲族村落到边疆重地_第4页
从赫哲族村落到边疆重地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赫哲族村落到边疆重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10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Oct.,2009第27卷第5期JOURNALOFSOCIALSCIENCEOFJIAMUSIUNIVERSITYVol.27No.5从赫哲族村落到边疆重地①———以拉哈苏苏设治始末为中心胡珀(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黑龙江省同江市古称拉哈苏苏,以往专家、学者对拉哈苏苏的关注、研究不是很多。本文同意“肃慎人是人的先民,又是女真人的先民,而女真人则是赫哲、那乃、乌尔奇、乌尔盖和满族等通古斯人的先民”的说法。对赫哲族先世在同江的

2、活动以时间顺序做了审慎梳理。不同意拉哈苏苏地名始设于金朝的说法,该地直到清道光年间才开始出现于记载中,也仅仅是赫哲族小村落。鸦片战争后,沙俄开始逐步侵占中国东北领土,黑龙江由中国内河变为中俄界河,拉哈苏苏战略地位逐渐凸显。中东铁路开工建设前后,沙俄一方面在拉哈苏苏非法设立税关,一方面强占土地,作为盖房看货泊船之所,中国政府与沙俄屡次交涉,为巩固边防,设治提上日程,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拉哈苏苏地方设临江州,后升为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为县,1914年因与吉林省临江县同名而改为同江

3、县。中华民国期间,同江俨然成为边防门户,今天更成为黑龙江下游中俄贸易重要口岸。笔者依据档案资料对拉哈苏苏地名考证和设治始末做了系统阐述。[关键词]赫哲族村落;拉哈苏苏;边疆;设治;始末[中图分类号]K207;K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882(2009)05-0090-05黑龙江省同江市古称拉哈苏苏,该词为赫哲语,绝之取汁而食”。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有“老屋”、“废墟”或“水边废墟”之《后汉书》称“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余东北千意。在清代,拉哈苏苏的主要居民为赫哲人,因其“濒临余里

4、,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挹娄当[1](P41)松花江南岸,北即黑河口,实为扼要咽喉”,光绪初是肃慎的接续者。晋以后,南北朝及隋唐的史书,分别年,由三姓副都统将当地的400户赫哲人分别编入正以勿吉、称呼挹娄后裔。一般认为,南北朝时称勿黄、镶黄、正红、镶红四旗。同江最早设治是光绪三十二吉,隋唐时称。《北史》载,勿吉在南北朝时“其部类年(公元1906年)在拉哈苏苏地方设临江州,后升为府,凡有七种”,即“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为县,1914年因与吉

5、林省临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勿吉转称江县同名而改为同江县。后“七部并同”。其中最强大的是粟末部和黑水部。《新笔者发现,以往专家、学者对拉哈苏苏的关注、研究唐书》称黑水部“尤称劲健”,居今松花江与黑龙江合流①[4](P6)不是很多,特别是对拉哈苏苏地名考证和设治始末的地方,其境内种族尤多,赫哲族先世是黑水部的主研究更付阙如。因此尽管自己初涉学术藩篱,学识浅要成员之一,所以“从赫哲族现在所居住的地域上考察,[5](P52)薄,但是仍然不揣谫陋,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期求教隋唐时的黑水,当

6、为赫哲的远祖。”于方家。辽代,现在同江大部分区域当时是五国部的故地。一金代,在五国部地方置胡里改路。为了搞清拉哈苏苏的地名由来,我们有必要从考证《同江县志》记载“:拉哈苏苏作为古代的赫哲部落,赫哲族的先世谈起。始于金代,距今约有600余年的历史,曾被金代的石鲁金敏黻先生认为“东北诸民族,见于史乘者,以肃慎和元朝大军两次征掠,夷为平地。以后赫哲人又在废墟[2](P48,72)[6](P49)为最早”“,当虞舜之世,即有肃慎之名”,与中原上重建村寨。”上述说法虽然言之凿凿,但是首先有着密切联系与交往。犯

7、了常识性的错误,金朝的存在时间为1115-1234年,目前,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肃慎人是人的先因此即使拉哈苏苏作为古代的部落,真是始于金代,那民,又是女真人的先民,而女真人则是赫哲、那乃、么距离县志撰写之时(20世纪80年代)至少应该有700[3](P2)乌尔奇、乌尔盖和满族等通古斯人的先民。多年的历史了,更遑论石鲁是完颜部处于部落联盟时期据《晋书》记载,肃慎人的住处“夏则巢居,冬则穴的首领,当时完颜部尚在辽朝的统治之下;其二是“被金处”,吃穿是“多畜猪,食其肉,衣其皮,绩毛以为布”。代的石鲁和元朝大

8、军两次征掠,夷为平地”之说未见于“无井灶,作瓦鬲,受四五升,以食。坐则箕踞,以足挟肉正史,笔者查阅《金史》《、元史》等相关史籍,实未见拉哈而啖之,得冻肉,坐其上令暖。土无盐、铁,烧木作灰,灌苏苏之直接记载。因而推定拉哈苏苏作为古代的赫哲①[收稿日期]2009-09-15[作者简介]胡珀(197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2007级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市档案局机关党委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明代军事史、民族关系史、东北地方史。—90—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