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环境与消化道疾病

肠道微生态环境与消化道疾病

ID:3678079

大小:3.65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7-11-23

肠道微生态环境与消化道疾病_第1页
肠道微生态环境与消化道疾病_第2页
肠道微生态环境与消化道疾病_第3页
肠道微生态环境与消化道疾病_第4页
肠道微生态环境与消化道疾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肠道微生态环境与消化道疾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肠道微生态环境与消化道疾病1984年,Gasafsson研究:人体微生物重量1271克,常驻菌近500种,总数1014细菌群。厌氧菌占99%~99.9%,需氧菌和微需氧菌占0.1%~1%。胃内菌落计数为103/g,小肠为104/ml,回盲部106-107,大肠为1011-1012/g.结肠是细菌的仓库微生物区作为一个代谢器官远端结肠低底物可利用性蛋白质水解中性pH缓慢的细菌生长近端结肠高浓度的底物糖水解酸性pH(5-6)快速的细菌生长肠道菌群分类: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优杆菌。中间菌如肠球菌,大肠杆菌,拟杆菌对人体作用功过各半。有害菌如绿

2、脓杆菌,葡萄球菌,假单胞菌,梭状芽孢杆菌。多种细菌在同一环境中生存,相互拮抗,相互依存,维持肠道内环境平衡。和谐共处人类肠道菌群的组成Salminenetal,BrJNutr1998乳酸杆菌葡萄球菌硫酸盐还原剂&梭杆菌韦荣球菌真细菌属拟杆菌肠杆菌梭状芽胞杆菌消化链球菌&瘤胃球菌双歧杆菌有害的致病效应健康促进效应可导致:细菌易位腐败毒素的产生致癌原的产生可导致:低产气短链脂肪酸免疫刺激抗肿瘤活性1011cfu/g104cfu/g绒毛隐窝DendriticcellPeyer’splaquePanethcellsBTM肠道功能1.输入:探测&取样2

3、.处理:分泌和运动信号传递(体液和神经通路,细胞-对-细胞的“交流”)3.结局:吸收营养物质局部和系统的免疫小肠粘膜约500万个绒毛,总面积10m2,一个球场大小。肠道微生物区在肠道粘膜表面和肠腔。肠道细菌包括永久定殖在肠道的自然细菌菌群.称永久定居,和各种不同的暂时性穿过肠道的活的微生物。称暂时定居。自然细菌菌群主要在出生时和生命的第一年内获得,而暂时性细菌可持续从外界环境中摄入获得。Falketal,MicrobiolMolBiolRev1998微生物群聚集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定植抗力作用:定植性;繁殖性;排他性;内源性专性厌氧菌群(双歧杆

4、菌)限止肠道潜在致病菌(外藉菌)数量的能力.定植抗力通过以下方式起作用:(1)有机酸产生,降低肠腔PH值与氧化还原电位,抑制外藉菌生长.(2)占位性保护作用:专性厌氧菌与粘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形成一层生物膜活菌群,防止外藉菌的粘附定植.(3):营养争夺作用(4)双歧杆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又可产生一种蛋白质,抑制产毒的大肠杆菌正常菌群生理作用免疫调节作用(1)全身免疫调节作用,(2)肠道局部免疫调节作用合成维生素作用降解食物残渣肠衰竭新定义肠衰竭定义直至目前还没有国际共识意见,以往定义为“有功能的肠道减少至难以维持消化,吸收营养的最低限度。”新

5、近国际共识团体意见:“肠衰竭是由于肠梗阻,肠道运动障碍,外科切除,先天性缺陷或肠道本身病变引起的肠道吸收功能丧失,其特征是机体不能满足蛋白质,能量,液体,电解质和微量营养物质的平衡。”我国营养专家黎元寿院士提出:“肠衰竭应改为肠功能障碍”,“它是肠实质与(或)功能的损害,导致消化,吸收营养与(或)粘膜屏障产生障碍”肠衰竭分类过去分为两类:一是继发与肠道疾病功能障碍;一是继发于肠外疾病的肠功能障碍。新分类:1,腹部手术后自限性肠功能障碍;2,危重病人的肠功能障碍;3,终生营养支持的慢性肠功能障碍。例如短肠综合症,残存小肠小于200cm。正常小肠

6、长度275-850cm,也有人认为小于100cm需赖于肠外营养。肠源性MODS是指机体受到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危害,导致肠功能首先衰竭,随后出现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类综合症。因此,肠道是MODS始动器官,是应激器官的中心。肠源性MODS机制1,炎症介质学说2,微循环障碍学说3,肠源性内毒素学说肠道屏障概念概念机械屏障:上皮细胞,细胞之间紧密连接,菌膜;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分泌细胞,潘氏细胞;还有一种M细胞,是肠道唯一具有通透性的细胞,抗原,细菌毒素可通过这一薄弱环节侵入体内。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肠黏膜的机械屏障由肠黏膜上皮

7、细胞、侧面的细胞 连接和上皮下的固有膜等组成肠黏膜的化学屏障由胃肠道分泌的胃酸、胆汁、各种消化酶、溶 菌酶、黏多糖、糖蛋白和糖脂等化学物质组成肠黏膜的生物屏障肠黏膜的生物屏障主要由正常的肠道菌群构成, 正常菌群各种菌种之间彼此互相依赖又相互制约肠黏膜的免疫屏障由肠道黏膜上皮的免疫相关 组织、细胞、和分子所组成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后的病理生理改变溃疡萎缩退行性变水肿及炎性反应肠壁缺血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后的病理生理改变肠道通透性增加肠屏障是阻止肠内细菌、LPS进入体循环的第一道“防线”肠屏障功能受损,LPS、细菌进入体循环激活单核巨噬系统,释放炎症介质

8、全身循环内毒素、细胞因子持续高代谢(SIRS)最终导致MODS发展加重基础疾病保护肠粘膜屏障的重要性及早进行肠内营养谷氨酰胺的重要性是小肠代谢必需的饮养成分,是维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