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本命年的回想

苏教版 本命年的回想

ID:36835780

大小:30.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6

苏教版 本命年的回想_第1页
苏教版 本命年的回想_第2页
苏教版 本命年的回想_第3页
苏教版 本命年的回想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 本命年的回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上学期学讲练一体化教学设计第12课备课:赵俊本命年的回想任务分析学习本文,最终应达到从探究中华民族过年习俗中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内涵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的浓浓乡情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欣赏作品展现的民风民俗图景及生动传神的语言。因此,本文的教学起点,要从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中所介绍的作者家乡过年习俗开始。教学目标①品读丰富的群众语言,谈谈感受到的浓郁的乡土风味,说出作者美好的情思。②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③探究

2、并说出中华民族过年习俗中积极意义的文化内涵。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读群众语言中蕴涵的浓郁乡土风情。课前学习学生查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风格。自己动手查字典,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初步感知课文。搜集家乡过年时的风俗习惯和有关过年的奇闻趣事。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阅读中感知课文,理清思路,再现文中情景。教学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堂中营造一种欢乐、喜庆、热闹的氛围,教室里可以挂灯笼、帖窗花、帖财神、福字、对联、金童玉女等。教师也参与布置,并准备若干红包,内装有祝福之语的卡片。)教师开场白:宋朝著名

3、诗人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诗,《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同学们看这首诗描写我们中国哪个传统节日的?(过年)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刘绍棠童年时家乡北京是怎样过年的。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教师指导语: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要求不看书回忆作者在文中介绍了家乡过年的哪些习俗,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投影展示,评选出最佳预习小组。老师发红包鼓励。(学生回答可丰富多彩,教师应及时予以肯定,如炒年货吃、吃腊八粥、买糖果、挑绒花、宰牲畜、备食物、送灶王爷、

4、换门神、除夕守岁、拜新年)展开想象,再现情景1、创设情境:教师指导语:CCTV-10有一个系列访谈节目“探访名人的金色年华”,今天就请各个协作组根据你对课文最感兴趣的一件习俗,选择一个角度来制作本期节目。请各组先推选代表充当刘绍棠、主持人,其他同学帮助代表们准备好发言提纲,要以课文为主要依据,参考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言。整个活动时间把握在5分钟左右。2、教师指导语:请协作组代表展示本组准备的访谈节目。要求:请上台的代表在整个模拟过程中声音响亮,符合人物各自身份,以求在短时间内给人以丰富的内

5、容;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看,可做适当记录,最后根据同学的投票评出收视率最高的小组。3、请同学评价各组节目,选出最佳节目。教师发红包鼓励。(小组交流活动时,教师尽可能积极参与各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如学生交流的主动性、思维的敏捷性、见解的独特性、语言的魅力性等,从而作出适当适时的评价与鼓励。对于要点的明确,教师要注意侧重正确的引导过程,让学生明确要点源于学生自身的发现,源于小组的交流。)说吉利话1、教师指导语:过年时,人们总是对新的一年寄托着自己最美好的愿望。相互见面时喜欢说吉利话,祝福

6、的话,你听到过哪些?(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祝语:生意人、当官的、学生、工人、老人、小孩……2、齐唱《新年好》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探究过年习俗的异同及内涵。教学设计今昔比较,理解过年的含义1、教师指导语:现在过年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含义?与文中比较,消失或保留或发扬光大了哪些习俗?组织交流、评价。(结合的课外积累的可能引发的新思考,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及时引导,构建学习平台,开发学习资源。)2、教师指导语:有人说,过年要从年前一直忙到年后,非常累人,而且在过年时出现了很多浪费现象,比如说相互请客等。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7、,过年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意义,可以取消这一风俗。你认为呢?(讨论,交流。)(肯定学生的发言,对学生发言中生成的问题给以点拨或指导。比如对过年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比较独特,教师要善于引导。)3、组织辩论:正方:过年在新时期仍有意义,应延续这一风俗。反方:过年已失去原有的作用,可以取消这种风俗。分组,辩论。4、自评、小组互评。(主持、参与、评价。)(辩论结束后,师生共同评价。教师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讲话中的语言、激情,以及表现出的对过年的独特感受。此外,在演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课堂秩序混乱,表面活跃的现象,教师应适当引

8、导,控制。)5、教师指导语:通过刚才的辩论,同学们已经意识到,过年不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文化。它包含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当然,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那么,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来过年呢?(思考,小组讨论。)6、组织交流、评价。各抒己见。(同学自由发言,即可谈过年的好处,又可谈它的不足,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结合自身谈过年.)激发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