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国:普通逻辑教学导引

吴家国:普通逻辑教学导引

ID:36968980

大小:1.70 MB

页数:116页

时间:2019-05-16

吴家国:普通逻辑教学导引_第1页
吴家国:普通逻辑教学导引_第2页
吴家国:普通逻辑教学导引_第3页
吴家国:普通逻辑教学导引_第4页
吴家国:普通逻辑教学导引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家国:普通逻辑教学导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引论本章是全书之首,主要任务是从总体上概括地说明普通逻辑的对象、性质和意义,因而它具有开宗明义的作用。一、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简要地了解逻辑学的来龙去脉、普通逻辑的对象范围及其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逻辑与语言的关系以及学习普通逻辑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为进一步系统学习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作好思想准备。为此,要求学生围绕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意义问题,结合人们的思维实际,初步了解普通逻辑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了解学习方法,以便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二、要点与重点本章的基本内容分为四

2、节:第一节,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主要介绍传统逻辑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传统逻辑的基础上现代逻辑的兴起和进一步发展。第二节,普通逻辑的对象。主要说明普通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比较宽泛的,其中主要是思维的逻辑形式,而在思维的逻辑形式中又以推理作为主体,中心是要解决演绎推理的有效性问题以及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问题。第三节,逻辑与语言。主要说明思维的逻辑形式一刻也离不开语言表达形式,但是二者又有区别。在运用语言形式时要注意区分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对象语言与元语言。第四节,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主要说明普通逻辑是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学习普通逻辑能够帮助人们提高思维能力,探求新的知识

3、,有助于人们准确地、严密地表述和论证思想,反驳谬误,揭露诡辩。要学好普通逻辑,最重要的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经常进行逻辑练习。上述四部分内容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中心是关于普通逻辑的对象和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的问题,其他部分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的,并且是为加深理解这个中心服务的。因此,在本章学习中,应当把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意义问题作为重点。要掌握这些重点,需抓住下面三个环节:(一)“普通逻辑”的含义我们所谓“普通逻辑”不是一门学科的名称,而是我国高等学校文科所开设的逻辑课程的名称。本来,我国解放以后高等学校文科开设的逻辑课程人们曾把它叫做“形式逻辑”,而

4、现在又把它改叫做“普通逻辑”,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在现代,“形式逻辑”实际上是个多义词,它可以指一门课程,也可以指一个学科;可以专指演绎逻辑,也可以泛指包括演绎和归纳在内的一般逻辑;尤其是在数理逻辑产生以后,“形式逻辑”这个名称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用来指谓数理逻辑,改用“普通逻辑”这个名称,则可以避免逻辑用语上的混乱。第二,“普通逻辑”这个名称比较切合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文科逻辑课程的实际,体现了这门课程的范围和特点。从课程内容范围来看,它既包括演绎,也包括归纳,还包括简单的逻辑方法,实际上涉及到人们日常思维中所运用的各种逻辑形式;从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来看,它与自然语

5、言的联系比较密切,在人们的日常思维和表达(包括说话、写文章、进行论辩)过程中具有直接的作用。这样的逻辑既不同于辩证逻辑,又区别于数理逻辑,但是它可以作为进一步学习辩证逻辑、数理逻辑以及各种应用逻辑的基础。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普通逻辑”就是广义的形式逻辑,它是以人们通常所说的传统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二)关于普通逻辑对象的几个基本概念1.思维要了解“思维”,首先要明确思维与认识的关系。一般地说,思维是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它是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某种本质的反映,其基本的反映形式是概念、命题和推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通常说

6、思维就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思维的过程就是人们运用概念进行命题和推理的过程。这样说,其基本方面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思维过程的主要标志是运用概念、命题和推理。但是,不能把它绝对化,即不能认为只有思维阶段才运用概念、命题和推理,在感性认识阶段就把它们排斥在外;也不能认为思维过程本身不包含有感性认识的成分(如感觉、知觉、表象等),一旦形成概念、命题和推理,就一定都完全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事实上,在感性认识阶段,有时也离不开思维活动,也要使用概念、命题和推理,例如,人们看到一朵牡丹花,会说“这是一朵牡丹花”、“这朵牡丹花是粉红色的”等,这自然是属于感性认识,但其中已用到了概念和

7、命题;而在思维过程中,人们所运用的概念和命题也可能是比较初步的,其中包含有感性认识的成分,例如,古代人在思维中已经运用了“人”的概念,但那时人们只知道“人是两足直立并且没有羽毛的动物”,并没有把握人的真正本质。因此,在掌握思维和认识的关系时,既要肯定思维与理性认识的联系,又要注意思维过程的复杂性,不能把它与感性认识完全割裂开来。其次,了解“思维”这个概念,还要掌握它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一是它的间接性,即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同于感性的直观活动,它是根据已有的认识通过推理得到的;二是它的概括性,即思维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的某个具体属性,而是一类事物的具有本质意义的抽象

8、属性。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