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诊疗操作规范标准[详]

普外科诊疗操作规范标准[详]

ID:37129645

大小:58.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18

普外科诊疗操作规范标准[详]_第1页
普外科诊疗操作规范标准[详]_第2页
普外科诊疗操作规范标准[详]_第3页
普外科诊疗操作规范标准[详]_第4页
普外科诊疗操作规范标准[详]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外科诊疗操作规范标准[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资料普通外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腹膜腔穿刺术   【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或抽液作化验和病理检查。 2.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以缓解症状。3.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4.腹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证】1.严重肠胀气。2.妊娠。3.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有广泛粘连者。4.躁动、不能合作或肝昏迷先兆。   【操   作】1.嘱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2.取平卧位或斜卧位;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3.穿刺点的选择:   (1)脐和髂前上棘间连线外1/3和中1/3的交点为穿刺点;放腹水时通常选用左侧穿刺点。   (2)脐和耻骨联合连线

2、的中点上方1cm,偏左和右1~1.5cm处。   (3)若行诊断性腹腔灌洗术,在腹中线上取穿刺点。  4.常规消毒皮肤,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并用1%~2%普鲁卡因2ml作局麻,须深达腹膜。  5.作诊断性抽液时,可用17~18号长针头连接注射器,穿刺针垂直刺入皮下在皮下潜行后再垂直刺入腹腔;抽液后拔出穿刺针,揉压针孔,局部涂以碘酒,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6.腹腔内积液不多,腹腔穿刺不成功,为明确诊断,可行诊断性腹腔灌洗,采用与诊断性腹腔穿刺相同的穿刺方法,把有侧孔的塑料管尾端连接一盛有500~1000ml无菌生理盐水的输液瓶,使生理盐水缓缓流入腹腔,当液体流完或病人感觉腹胀

3、时,把瓶放正,转至床下,使腹内灌洗液借虹吸作用流回输液瓶中;灌洗后取瓶中液体作检验;拔出穿刺针,局部碘酒消毒后,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7.腹腔放液减压时,用胸腔穿刺的长针外连一长的消毒橡皮管,用血管钳夹住橡皮管,从穿刺点自下向上斜行徐徐刺入,进入腹腔后腹水自然流出,再接乳胶管放液于容器内;放液不宜过多、过快,一般每次不超过3000ml;放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用力按压局部,碘酒消毒后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缚紧腹带。 中心静脉压测量   【适应证】1.测量中心静脉压。2.利用其进行输液或静脉高营养(TPN)。   【禁忌证】1.出血素质。2.穿刺或切开部位感染。   【操   作wor

4、d完美格式专业资料】1.颈内静脉插管术:   (1)常用的有前入路、后入路、中间入路、高位及超高位入路等途径。中间入路的插管技术如下:置病人于头低脚高仰卧位(15~30Trendelenburg氏位),使静脉充盈并减少空气栓塞的发生。去除枕头,肩下垫一布卷使头颈后仰,头转向对侧。   (2)穿刺点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因为右侧肺尖及胸膜顶低于左侧,不会损伤胸导管,且右侧颈内静脉到右房的距离最短,几乎呈一直线。   (3)确定由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及锁骨构成的三角,先顶角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局麻后,先用一个20或21号针头(与10ml注射器相连接)进行定位穿刺。针头与皮肤呈45°角,针头沿胸

5、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方向指向同侧乳头。边进针,边抽吸。持续保持空针内负压;试穿成功后,再按此穿刺方向及深度进行正式插管穿刺。一般多用Seldinger导丝法。   (4)穿刺及插管成功后将导管与输液装置相接,缝合固定导管,无菌敷料复盖穿刺点。2.锁骨下静脉插管术:   (1)病人仰卧,头低脚高15~30Trendelenburg氏位,头转向对侧。   (2)于锁骨中1/3段同外1/3段交界处下1cm处进行穿刺,针头与胸部平面平行,方向对着同侧胸锁关节,进入锁骨与第一肋骨之间。   (3)穿刺成功后,经针头放引导钢丝,其它步骤同颈内静脉穿刺。   【并发症】   1.血、气胸,锁骨下静脉穿刺

6、发生率高于颈内静脉。   2.导管置于静脉外,输入液体进入纵隔或胸膜腔。   3.颈内静脉或颈总动脉损伤出血,形成颈部血肿;如两侧穿刺均形成血肿,可压迫气管造成上呼吸道梗阻。   4.严重损伤颈总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可造成纵隔血肿、心包填塞。   5.损伤左侧胸导管,造成乳糜胸。   6.操作过程或导管接头脱落造成空气栓塞、肺梗塞。   7.血栓形成,上肢静脉回流受阻。   8.导管置入过深,进入右房或右室,引起心律紊乱。   9.全身及局部感染,特别是经导管输入营养液更易发生,严重者可发展为败血症。   【导管的管理及并发症预防】   1.置管时的操作及对导管的护理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7、2.插管成功后常规拍胸部X光片以除外血、气胸等并发症,并明确导管的位置,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颈部双侧血肿者应注意病人的呼吸情况,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   4.输液及测中心静脉压时避免导管对大气开放。   5.每24h更换穿刺部位敷料,发现局部有红肿或全身有感染的表现时应拔除导管,并截取导管的顶端做细菌学培养。中心静脉保留的时间长短同感染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去除导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