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双膦酸盐的研究与发展

代双膦酸盐的研究与发展

ID:37130393

大小:2.59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5-11

代双膦酸盐的研究与发展_第1页
代双膦酸盐的研究与发展_第2页
代双膦酸盐的研究与发展_第3页
代双膦酸盐的研究与发展_第4页
代双膦酸盐的研究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代双膦酸盐的研究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三代双膦酸盐的研究与发展目录双膦酸盐的发展方向双膦酸盐化学结构的演变与其活性的关系双膦酸盐使用方法的改进不断满足临床需求双膦酸盐的临床疗效的发展三代双膦酸盐适应症的比较双膦酸盐的发展方向依替膦酸-第一个上市的双磷酸盐1977年正式上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高钙血症和Paget’s病不足:抗骨吸收活性弱;需要大剂量,接近其抑制正常骨矿化的剂量;长期使用导致骨软化。FleischH,etal.scinece1969;165(899):1262-1264双膦酸盐的研发方向抗骨吸收活性更强;剂量更小,不良反应更少;给药更方便。双膦酸盐的发展进程第一代:不含氮双膦酸盐依替膦酸、氯

2、屈膦酸、替鲁膦酸第二代:含氮双膦酸盐帕米膦酸、阿仑膦酸、伊班膦酸第三代:具杂环结构的含氮双膦酸盐:利塞膦酸、唑来膦酸T.JohnMartin,etal.Bisphosphonates–mechanismsofaction.AustPrescr2000;23:130–2双膦酸盐的化学结构的演变 与活性的关系双膦酸盐的化学结构决定活性强度OHR1OHR2OHPCPOOHOP-C-P结构是双膦酸盐发挥作用的基础结构侧链R1为OH时,双膦酸盐与骨亲合力显著加强R2——决定了双膦酸盐的抗骨吸收活性T.JohnMartin,etal.AustPrescr2000;23:130–2Boisse

3、rSetal.CancerRes.1997;57(18):3890-3894相对R1R2强度依替膦酸盐OH–CH31氯屈膦酸盐Cl–Cl10替鲁膦酸盐H–S––Cl10帕米膦酸盐OH–(CH2)2–NH2100阿仑膦酸盐OH–(CH2)3–NH21,000利塞膦酸盐H–CH2–N5,000伊班膦酸盐OH(CH2)2-N-(CH2)4-CH310,000CH3唑来膦酸OH–NN100,000OHR1OHR2OHPCPOOHOnoNN双膦酸盐的结构和种类择泰®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独特的化学结构是择泰®强效、安全的基础杂环、含氮双膦酸盐一个核心双膦酸盐基团一个咪唑环侧链,其中包含两个关键

4、位置的氮原子GreenJR,etal.JBoneMinerRes.1994;9:745-751. GreenJR,etal.PharmacolToxicol.1997;80:225-230.三代双膦酸盐抑制骨吸收活性比较 (BP体内效力与其在体外的效力具有相关性)GreenJR,etal.JBoneMinerRes,1994;9:745-51高钙血症小鼠体内相对抑制强度体外相对抑制强度100101102103104105106100101102103唑来膦酸抑制骨吸收的活性最强伊班膦酸盐帕米膦酸盐氯屈膦酸盐R=0.97氯屈膦酸的16,700倍帕米膦酸的850倍伊班膦酸的44倍羟乙

5、二膦酸盐随着化学结构的不断演变,双膦酸盐的抗骨吸收活性不断增强。小结唑来膦酸有效延缓所有患者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开始治疗后的时间(日)1009080706050403020100未发生骨相关事件(SREs)的患者比例%中位时间:唑来膦酸4mg=376天帕米膦酸二钠=356天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P=NS至首次骨相关事件(SREs)时间:乳腺癌患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LeeS.Rosenetal.Cancer2003;98:1735-44多事件分析---唑来膦酸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骨相关事件(SREs)发生危险达20%危

6、险比(95%可信区间)P值0.0300.025所有患者(n=1,648)乳腺癌患者(n=1,130)00.20.40.60.811.21.41.61.82有利于唑来膦酸有利于帕米膦酸二钠0.7990.841唑来膦酸显著降低骨相关事件(SREs)发生危险达20%,优于帕米膦酸二钠危险降低20%16%RosenLSetal.CancerJ.2003;98:1735-44唑来膦酸可有效治疗和预防乳腺癌骨相关事件(SREs)明显延缓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骨相关事件(SREs)的发生显著减少乳腺癌患者的骨相关事件年发病率(SMR)多事件分析:显著降低骨相关事件(SREs)发生危险达20%唑来

7、膦酸给药时间大大缩短,15分钟即可方便输入从010研究中得出的结论LeeS.Rosenetal.Cancer2003;98:1735-441501研究-唑来膦酸在东方人群中的试验数据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随机分组唑来膦酸4mg,静脉输注15min,每4周,共12个月n=114安慰剂,静脉输注15min,每4周,共12个月n=114(n=228)JClinOncol2005;23:3314-3321主要疗效终点:唑来膦酸组与安慰剂组骨相关事件(SRE)发生率比值次要终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