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 母亲的恩情

二下 母亲的恩情

ID:37159255

大小:4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9

二下   母亲的恩情_第1页
二下   母亲的恩情_第2页
二下   母亲的恩情_第3页
二下   母亲的恩情_第4页
二下   母亲的恩情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下 母亲的恩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母亲的恩情启东市第一实验小学黄丹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开火车读词语)恩情抚摸注视沐浴铭记慈爱针脚报答著名光辉湿润永远迟到补衣服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母亲的恩情》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A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文中“插图一”,请同学们看这幅图,看看谁在干什么?(出示: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正忙着给他缝补衣裳。)(1

2、)早上,妈妈忙着();放学一回到家,我忙着()。(2)忙着(自由造句)2、那孟郊的母亲是怎样忙着给他缝补衣裳的呢?当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以小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第一自然段。组织交流。(1)出示句子:“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夜晚,母亲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着.”请两个同学来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好在哪里?(预设1,“夜深了”、“还”体会到母亲缝补衣服的时间之长,很辛苦。预设2“一针针一线线”体会母亲缝补衣服的认真、仔细。在古代,有一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做得针脚细密,人就会

3、早早归来,反之回来得就晚。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就是希望让儿子早日归来。)(2)情感引读,情感升华。所以,尽管母亲忙了一天的家务活已经很累很累了,但为了儿子,——(读这句)孟郊即将远行,母亲将自己的不舍、盼望全缝进了衣服,所以——(读这句)母亲边缝衣服边想什么呢?(生谈)(预设1、不知孩子出门是否顺利2、我把针脚缝得密密得,你一定要按时回来呀。3、儿子,你能不能早点回来。)让我们用声音读出母亲的担忧吧。出示句子:“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4)师结:面对即将远行的游子,母亲只有把这份

4、挂念、担心、不舍等深情一针针一线线缝在衣服里!这真是(引读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指名学生根据第一自然段内容说说这几句诗的大意。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B学习第二自然段.1、出示第二幅图,师述:母亲缝衣到深夜,第二天清早,母亲为儿子打点好行李,把孟郊送到村外,他么母子俩是怎样道别的?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读读第2自然段。2、谁来读母亲的话,(出示: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谁来评评看他读得怎么样?(预设:读出母亲对孩子的那份担忧、那份牵挂之情。谁也来读读呢?我们已经体会到了母亲万分不舍。

5、)母亲多想让儿子早些回家,此时,千言万语就汇成了一句话:齐读)由母亲的这句话,你想到了孟郊诗句中哪一句?(意恐迟迟归)“意恐”就是什么意思呢?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3、谁来读描写孟郊的语句?(出示: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读了这几句,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引导重点交流:(1)孟郊为什么不说出来,而要“不住地”点头?预设:听着这叮咛这嘱咐,孟郊已经说不出话,所以孟郊为什么眼睛“湿润”了?预设:母亲这么大年纪了还在为我操劳,把头发都染白了,作为儿子心里很感动。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呢?预设1:

6、他想,母亲你放心,儿子长大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预设2:母亲,我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一定要保重好身体。多懂事的孩子;多体贴的郊儿)1、夜深缝衣、临行送别,(板书:夜深缝衣、临行送别)课文第1、2自然段所描写的内容,其实就是古诗中的哪几句话?引读前四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同学们,第1、2自然段这么多文字的内容,古诗中只用了20个字就写出来了。你看古诗的语言是多么凝练,多么神奇!C学习第三自然段带着母亲的叮嘱孟郊上路了,一路上,孟郊感慨万千,自己默读第三自然段,用“——”划出孟郊看到的,用“      ”划出想

7、到的。A、看到: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指图:小草长得很茂盛,这就是“生机勃勃”。B、孟郊看到此情此景,孟郊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请你把这句话改成带有句号的句子。(出示: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______,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____的恩情啊!)50岁的孟郊难忘此情引景,写下了这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似山高似海深的爱就是——(引读)母亲的恩情。母亲的恩情我们永远报答不了,也永远铭记在心。孟郊更是如此。齐读

8、最后一段。(孟郊40岁才当上了江苏溧阳的一个小官,接着就把母亲接到身边,50岁写下了小诗《游子吟》。孟郊铭记着妈妈的养育之恩,假如今天他就站在我们面前,他会怎样读这首诗呢?谁愿意当一回诗人。(指名读)这首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