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树林和草原树林和草原说课稿

12树林和草原树林和草原说课稿

ID:37170376

大小: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1

12树林和草原树林和草原说课稿_第1页
12树林和草原树林和草原说课稿_第2页
12树林和草原树林和草原说课稿_第3页
12树林和草原树林和草原说课稿_第4页
12树林和草原树林和草原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12树林和草原树林和草原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树林和草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树林和草原》是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屠格涅夫文集·猎人笔记》第一卷。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对这篇优美的写景散文的学习,我的教学设想是“避免面面俱到,力求突破一点”。俄国作家高尔基曾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任何文学作品所传递给读者的美的感受,都离不开语言的推敲锤炼。本单元说明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或对精彩段落和篇章的背诵,来深入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学会运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而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语言干瘪、随意,空

2、洞无物,是阻碍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被列宁誉为“俄国的语言大师”的屠格涅夫写的这篇优美的散文,尽显出语言优美的特点,因此,本节课以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优美语言的品读,也是希望让学生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真情实感的有效尝试。二、目标确定《新课程标准》中给教师们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落实和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新教材与初一学生实际,拟订教学目标如下:认知目标:通过细致品读文章语言,能够准确掌握作者运用各种修辞描写景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能够体会作者调动、运用多

3、种感官来感受描写景物的手法及其作用。(体现知识与技能维度)技能目标:在反复品读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能够自行分析其他写景片段运用各种修辞,调动各种感官等描写景物的手法;并能够加以运用,从而让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体现过程与方法维度)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精彩片段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感受流淌在语言中的作者的真情实感,即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自己对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三、重点难点由于语言的间接性特征,对于作者调动并运用各种感官来感受、描写景物的手法,作为初一的学生

4、来讲,似乎难以直接感知;而这又是引导学生全方位观察、描写景物,并且能够让语言变得丰富多彩的甚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为:通过反复品读文章语言,展开联想,细致体会并学会运用作者通过各种感官进行景物描写的手法。四、教学方法1、教师的教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自然串用问答法。2、学生的学以品读法为主,并用速读法、朗读法、自由读。教与学的方法运用,是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加以确定的,更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五、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整体感知文章。本文生字词不多,语言也

5、并不深奥枯涩,故学生可以借助词典轻松扫除文字障碍,整体理解感知课文。再者,本文篇幅较长,如果课上细读全文,将导致课堂前松后紧。因此将字词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放在课前的预习阶段。(二)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将要共同学习的课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出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被列宁誉为“俄国语言大师”。今天,我们就通过《树林和草原》的品读学习,走进语言大师,来领悟大师驾驭语言的方法和艺术。这一导入简洁明了,足以将本课的研究学习的主线——语言,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即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我们要研究学习《树林和草原》的语言。(三)

6、全文速读结合课前预习,速读全文,用一句话谈谈对本文的整体感受。由于课前已经布置预习,课上通过速读法唤醒击活预习效果,学生从而能够准确表达对文章的整体感受。(另,由于初一学生并未接触多种读书方法,因此,需要在先提醒所谓“速读”的概念。以期更好的效果。)在速读全文的基础上,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的阐述,将紧紧围绕文章的“美”。这将为下一步的“片段品读”作好铺垫。步骤小结:文章的美感,是大家通过优美的语言感受到的。那么,我们就深入文章,撷取精彩的片段,感受其语言的魅力。(承上启下)(四)片段品读[主体部分]选择优美片段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深入体会并指出其语言的巧、妙之处!对课文的深入学习,离不开对文本的详细品读。本环节的设计,重在一个“品”字。“品修辞”如:泉水上面,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再如:但是乌云在扩大;它的前沿像衣袖一般伸展开来,像穹隆似的笼罩着。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等等。这正是语言的“巧”之所在。此时教师顺势提问修辞的作用,即可以让语言生动活泼,形象逼真。这正是语言的“妙”之所在。在品读的基础上,修辞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学生足以自主学习。“品感官”如:你用手播开濡湿的

8、树枝,夜里蕴涵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远处有一片茂密的橡树林,在阳光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作者调动了触觉、感觉、嗅觉、味觉、视觉多种感官描写景物。这正是语言的“巧”之所在。此时教师再次顺势提问这种写法的作用,即可以让语言丰富多彩,而不至于干瘪无物。这正是语言的“妙”之所在。这一“品”是比较难以把握的,学生足以感受到语言的美,却难以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