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条件下浅层土壤双点源坑渗特性研究

滴灌条件下浅层土壤双点源坑渗特性研究

ID:37230700

大小:355.2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0

滴灌条件下浅层土壤双点源坑渗特性研究_第1页
滴灌条件下浅层土壤双点源坑渗特性研究_第2页
滴灌条件下浅层土壤双点源坑渗特性研究_第3页
滴灌条件下浅层土壤双点源坑渗特性研究_第4页
滴灌条件下浅层土壤双点源坑渗特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滴灌条件下浅层土壤双点源坑渗特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灌溉排水学报2015年5月第34卷第5期JournalofIrrigationandDrainage文章编号:1672-3317(2015)05-0023-05滴灌条件下浅层土壤双点源坑渗特性研究白有帅1,贾生海1,雒天峰2,黄彩霞1(1.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兰州730070;2.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兰州730020)摘要: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滴头流量为1L/h,间距为300mm的单行滴灌带双点源滴灌时倒圆锥型、倒凸台型和普通平整地表(无坑型)3种砂壤土的土壤入渗特性。结果表明,坑的形状对湿润锋水平最大湿润距离和垂向最大湿润距离均有一定影响,幂函数能

2、较好地拟合湿润锋水平和垂向运移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灌水结束后,垂向最大入渗距离表现为倒凸台型>倒圆锥型>无坑型,水平入渗为无坑型两点源交汇,交汇处向下入渗距离为6cm;倒圆锥型坑和倒凸台坑型二点源湿润锋未交汇,地表湿润锋的距离分别为8.6cm和7.8cm,最大湿润锋的水平距离分别为0.5cm和0.7cm;湿润比表现为无坑型>倒圆锥型>倒凸台型,无坑型土壤湿润比比倒圆锥型及倒凸台坑型分别显著(P<0.05)高出35.95%及36.57%,但倒圆锥型和倒凸台坑型土壤湿润比无显著差异。关键词:浅层土壤;双点源入渗;湿润锋;湿润比中图分类号:S152.7文献标志码:

3、Adoi:10.13522/j.cnki.ggps.2015.05.005白有帅,贾生海,雒天峰,等.滴灌条件下浅层土壤双点源坑渗特性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5,34(5):23-27.0引言[1]我国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严重。仅湿润作物根系浅层土壤的滴灌技术在大田作物应用广泛。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滴头流量、不同滴头间距以及间歇性供水等对点源入渗规律以及滴灌条件下土壤湿润体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表明,多点源滴灌条件下,入渗特性[2]表现为先点源入渗,接着交汇入渗,再带状入渗;影响土壤湿润体特征值的主要因素为

4、土壤初始含水率和[3-7]土壤体积质量,滴头流量对土壤湿润体特征值影响较小。部分学者探讨了不同蓄水坑条件下,不同质地[8-11]土壤耕作层水分及其分布规律;并通过室内机理试验,研究了渗灌器不同开孔方式对土壤坑渗特性的影[12]响。显然,现有研究方向或为地表点源入渗,或为蓄水坑渗,鲜有学者提出点源滴灌条件下浅坑土壤入渗特性。为此,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在民勤砂壤土滴灌条件下,分析滴头下方普通平整地表无坑、倒圆锥坑型及倒凸台坑型3种形式的土壤入渗特性,对比其湿润比,为探讨滴灌节水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为合理滴灌灌溉制度的确定和探索一种新的节水灌溉方法等提供生产实践

5、经验,为我国北方旱区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实践经验。1材料与方法室内模拟试验在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民勤灌溉实验基地进行。土壤入渗试验装置由玻璃土箱、试验土壤、恒压马氏瓶、滴灌带和支架等构成。玻璃箱尺寸为600mm×600mm×900mm,滴灌带为国产迷宫式,滴头间距为300mm,流量为1L/h,灌水时间为2h,每个滴头灌水量为2L,灌水结束后水分再分布1h。为了便于观察土壤点源垂直入渗和水平入渗状况,将滴灌带紧邻玻璃箱边缘单行放置。在滴头正下方设置3种土壤入渗形式:KO型(普通平整地表点源入渗)、KA型(倒圆锥型点源入渗)、KB型(倒凸台型点源入收稿日

6、期:2015-01-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69001)作者简介:白有帅(1989-),男,甘肃靖远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水土工程研究。E-mail:zhenruyuying@163.com通讯作者:雒天峰(1980-),男,甘肃张掖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节水理论及新技术研究。E-mail:ltf871@163.com23渗)。KO坑型为滴头水流直接湿润平整地面,KA坑型是滴头正下方挖出一个圆锥底面直径为100mm,坑深为60mm的倒圆锥坑型,KB坑型是滴头正下方挖出1个圆锥底面直径为100mm和40mm,坑深为60mm的倒凸台坑

7、型。供试土壤取自该试验基地,质地为砂壤土,将土壤风干、粉碎、过2mm筛后备用,按土壤设计体积质量(1.51g/cm3)分层装填,每层50mm,孔隙度为55%,<0.01mm、<0.05mm、<0.1mm、<0.2mm、<0.25mm、<0.5mm、<2mm的土壤粒径质量分数分别为14.43%、58.71%、88.62%、96.54%、97.39%、98.47%、100%。试验前,检查马氏瓶气密性。试验时,按时间先密后疏的原则,依次按3、10、30、60、90、120、180min记录水平入渗距离和垂直入渗距离:水平入渗距离可用直尺直接量取;垂直入渗时,由于

8、干、湿土壤分界线可在玻璃箱上明显看到,故可通过先在玻璃箱上用记号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