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鉴赏40例

宋诗鉴赏40例

ID:37238204

大小:13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20

宋诗鉴赏40例_第1页
宋诗鉴赏40例_第2页
宋诗鉴赏40例_第3页
宋诗鉴赏40例_第4页
宋诗鉴赏40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诗鉴赏40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宋诗鉴赏40例目录1.魏收《寻隐者不见》2.寇准《书河上亭壁》3.曾公亮《宿甘露僧寺》4.欧阳修《画眉鸟》5.欧阳修《别滁》6.苏舜钦《夏意》7.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8.周敦颐《题春晚》9.曾巩《西楼》10.司马光《过故洛阳城》11.王安石《江上》12.刘攽《雨后池上》13.张舜民《村居》14.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15.苏轼《东坡》16.黄庭坚《夜发分宁奇杜涧叟》17.【北宋】董颖《江上》18.陈与义《早行》19.杨万里《小池》20.徐玑《新凉》21.罗与之《看叶》22.陈与义《襄邑道中》23.陆游《梅花绝句》24.翁卷《山雨》25.某尼《悟道诗》26.文同《北斋雨后》

2、27.范成大《横塘》28.叶绍翁《夜书所见》29.王安石《梅花》30.李唐《题画》31.陆游《禹迹寺南……》32.程俱《豁然阁》33.唐庚《春归》34.梅尧臣《东溪》35.陆游《幽居初夏》36.文天祥《夜坐》37.欧阳修《戏答元珍》38.吴锡畴《春日》39.魏野《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40.刘克庄《戊辰即事》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寻隐者不见【宋】魏野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注:真,即“真人”,指得道成仙的道士。芝,灵芝。1.隐者所居之地有何特点?2.诗中的对“风”、“松”、“云”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风无形,松苍劲,云渺渺,远离尘

3、世,远离尘嚣,清幽恬静,安谧神秘。2.除了点明隐者所居之处,也烘托了隐者的高洁与脱俗,更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以及寻而未遇的怅惘之情。2.阅读寇准的诗,完成后面题目。书河上亭壁【宋】寇准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怎样奇妙的画面?3.全诗以景写情,隐隐传达出诗人情感上的挣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怎样的?答案1.秋日暮色中,诗人独自上高楼,凭栏俯瞰:河面上烟波浩淼,船只稀少;河岸上,一片辽阔。望着那悠悠流水,诗人的心中不免生起绵长的思绪。2.一带远山,静卧在落日余晖中;秋山本是无情物,却似有情又有

4、意,扯过夕阳余晖披在身,金灿灿,暖融融。3.前两句诗人触景生情,悠悠江水凄凄之境勾起诗人绵绵愁绪,后两句诗表达的是诗人不愿任这愁绪泛滥,于是“顾左右而言他”,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对景色的观赏上,这就是所谓的“以景撇情”。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宿甘露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注】甘露,寺名,在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银山:江中巨浪。1.两句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甘露寺的什么特点?②怎样理解“开窗放入大江来”一句诗?答案1.长江之滨,悬崖之上,陡峭险奇。2.诗人宿于甘露寺,是在傍晚,还是在早上,推开窗子,向外看长江,在一刹那之间所产生的

5、奇妙感觉:窗下波涛翻滚,水天相接。那江水拍打着,翻卷着,似乎就要扑涌进窗里一般。4.阅读欧阳修的诗,完成后面题目。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如山间自在啼。1.诗的前两句表现什么内容?②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答案1.描绘了画眉鸟在山林间的美好形象:自由自在,百啭千啼;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画眉鸟翻飞于高高低低的树间,恣意欢畅。2.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与追求的思想感情。5.阅读欧阳修的《别滁》,完成后面题目。别滁【宋】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1.诗的前两句对饯别场

6、景作了怎样的描绘?气氛怎样?2.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且”字,它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诗人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春光的明媚、春花的烂漫、柳丝的轻扬,一句话,是一个看不出有半点离愁别绪的饯别场景。气氛明快而热烈。2.且,是暂且、姑且的意思。一个“且”字,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开怀畅饮的表面上的欢悦,而透露出来则是被表面上的坦然平静掩饰着的内心里的极不平静。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松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1.诗写诗人在炎炎夏日午休的环境,这个环境由哪些景物组成?2.第二句用“明”字来写“榴花”之色,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3.第四句写“莺

7、啼”,诗人采用的是什么手法?有怎样的效果?④诗人午休的环境特点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案1.有庭院、凉席、榴花、树阴、莺啼。2.一个“明”字既写出了榴花之红红如火,榴花之艳艳如燃,照理,很刺眼;可是由于是隔帘而望,所以润润的,娇娇的,很悦目。3.以动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夏日午间庭院中的宁静安谧的氛围。4.宁静、清凉。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