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要义暨实施条例草案讲义

劳动合同法要义暨实施条例草案讲义

ID:37246262

大小:517.6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5-11

劳动合同法要义暨实施条例草案讲义_第1页
劳动合同法要义暨实施条例草案讲义_第2页
劳动合同法要义暨实施条例草案讲义_第3页
劳动合同法要义暨实施条例草案讲义_第4页
劳动合同法要义暨实施条例草案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动合同法要义暨实施条例草案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劳动合同法》暨《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讲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彭光华彭光华简介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邮政编码:100872电子邮件:penglaw3@hotmail.com个人网页:http://spaces.msn.com/members/laodong1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劳动关系》杂志主编日本九州大学法学博士《劳动合同法》暨《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讲义提纲劳动法入门(初涉江湖)法律――民法――劳动法法律规范的含义法律是调整某一法律关系的规范其中,

2、规范的含义是指以国家机器为背景的规矩和范式,即规范一般具有强制力,强制力的保障是因为他可以合法启用暴力。法律关系是建立在一些虚拟的理念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所谓调整,是指既不能承认现实又不能脱离现实的与理念之间的中间机制。劳动合同法实际上就是调整公平/自由/民主等理念与现实劳动关系的中间机制.而这种中间机制往往通过博弈形成,所以立法过程存在博弈.劳动法与民法的关系民法是以作为近代法支柱的民法原理、即“契约自由”、“过失责任”、“所有权的绝对”等为原则成立的。这些原则在劳动关系方面就意味着要形成根据自由平等的当事人之间的合意的契约关系。但是,实际上民法原理

3、不仅不能对劳动者的实质不平等进行救济,反而会助长这种状况,甚至为压制工人提供法理上的依据。劳动法是是对这种状况进行深刻反省后产生的法领域,是在对民法原理进行否定和修正的基础上成立的。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别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的合意。对于这个合同,一般国家民法中用“雇佣”的名称,作为典型合同之一设立了种种规定。但是,劳动法把这个合同称为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的名称下把明确劳动条件以及设立最低基准等政策目的吸收进来,对雇佣合同进行独自的规制。劳动合同=雇用合同+政策目的.劳动法的特点1、劳动法是社会法:社会法是独立于

4、公法、私法之外的第三法域,是对本属私法调整对象的关系进行公法干预的法律领域。2、强制与合意:法律效力或来自强制、或出于合意,即法律效力一来自法律直接规定,一由契约产生。但劳动法中强制与合意交错,侵权与违约并行。3、与政策的紧密关系(目的――手段的图式):劳动法因属资源分配法律,所以往往会做一些纲领性规定明确目的,而对这些目的的具体实现,则需要依靠政策来完成。4、与经济发展及国际贸易的关系:为促进国内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扩大购买力)以及追求国际贸易的公平(成本的接近),需要提高劳动条件。5、判例的重要性:劳动关系是广泛的长期的连续的基本社会经济关系,且具

5、备人身与交换的双重性,靠成文法无法穷尽,需要重视通过判例积累所形成的“行情”。6、劳动法主体、对象的特殊性:劳动者的外延开放性、用人单位的统一性、劳动关系的不确定性、劳动合同的工具性。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美国和日本上市公司HR地位比较政府对劳动关系的规制暨企业对员工的博弈对中国现阶段劳动法、劳动关系状况及特点的认识美国和日本上市公司HR地位比较企业经营与资本主义多样性中国HR的发展方向企业经营与资本主义多样性产业结构技术力量雇用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企业内部组织以及企业统治(公司治理)企业内部组织以及企业统治(公司治理)欧洲的利益相关人法定主义英美的股东至上

6、主义美国企业核心部门为制造、市场、财务HR位于经营管理阶层最下层美国HR也曾经有过辉煌时期一战及二战期间因工会运动的高扬而需求对策(对抗或规避)1960.70年代因政府加强规制而开发遵守法律的各种制度亚洲的沟通协调主义日本企业人事部位于系统核心平衡的公司治理(股东、顾客、银行、职工)-与相辅相成-企业内培训、长期雇用、不景气时的雇用保护、企业别工会的普及政府与企业的高度协调企业经营、公司治理与HR的作用HR与经营者HR与其他部门HR与职工政府对劳动关系的规制暨企业对员工的博弈政府对劳动力的“陶冶”企业的价值与社会问题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干预企业劳动规章制度

7、的建设政府对企业的规制“行规”的形成对中国现阶段劳动法、劳动关系状况及特点的认识劳动法、劳动关系研究的资源、状况及特点劳动立法、司法的状况与特点劳动行政的现状分析中国劳动法、劳动关系现状确认劳动合同法对劳动法的突破(理论认识)1、立法目的的突破用《劳动合同法》部分“修改”《劳动法》第一条中取消“根据劳动法”字眼立法目的的突破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完善劳动合同制度2、适用范围的突破用人主体扩大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员应当适用劳动合同法,但允许优先适用特别规定其他非公务员与参公管理的均适用劳动合同法扩大的原因:

8、1、民非等新型用工主体的出现。2、编外用工的扩大。3、激发事业单位的活力。4、统一劳动力市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