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设计讲究多

话题设计讲究多

ID:37271027

大小:4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0

话题设计讲究多_第1页
话题设计讲究多_第2页
话题设计讲究多_第3页
话题设计讲究多_第4页
话题设计讲究多_第5页
资源描述:

《话题设计讲究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话题设计讲究多(231512)安徽庐江县长岗中学孙功道语文互动教学是生与生、师与生、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而话题是联系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媒介。恰当的话题,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发展、体验发展。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用于查阅资料,却懒于或疏于对学生及生活环境的深切感受。只侧重于“教”而忽视了“学”,也就很难做到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心理出发,于是只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文化修养去理解文本,衡量学生。结果,设计的话题往往超出了文本和学生的实际,学生也就难以或

2、者根本无法品味出、感悟其内容。在公开课教学中,有时会遇见这样的情形: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觉得深奥、茫然,很难有亲近感;有的教师甚至抛开课文给学生讲灵感,讲立意,讲布局,讲意境,“兴之所至,独往独来”。外引内联,气势磅礴,很逗人听。然而,由于话题缺少了发诸学生真情的心声,学生难以从中寻找融入自我的东西。学生看不到课文中所塑造的形象,教师也看不到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反应。这能算是成功的语文课吗?这样的课堂教学,还有多少互动的特点可言?哪能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感受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愉悦?这样就会影响到互动的效果,影响着语文学科达标教学的深入。因此,话题设计必须要经过仔细的考虑,坚持一个原则:

3、切合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相关,在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范围之内。否则,它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首先,应认识到为学生考虑是设计话题的出发点。评价一堂语文课的优劣,不是看老师讲的多少,关键是多少能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时,我们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编制什么问题上,还要注意互动过程中人的因素。多为学生着想,设计内容应触及学生的个性、知识、智能特征和社会生活背景,让学生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适宜的融入互动教学之中。同时,话题的设计也应因人而异,尽可能的让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第6页(共6页)从而把课堂教学引向作品的深处,也引向学生心灵的深处,时时与学生共鸣,

4、处处涌现着学生的期待,从而体现对学生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平时,不妨随身携带小本,深入孩子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生活,一起关注生活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并留心他们的情绪和变化,了解他们究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能干什么,从而为话题的设计积累一定的素材。在备课的时候,不妨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成立学生备课小组,让他们有机会对话题设计发表意见,提出看法。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在备课时还有那许多从前未注意到的东西。话题设计的缺陷和遗漏也就因此得到及时纠正和弥补。如在教学《散步》一文之前,我找来部分同学谈心,根据他们的意见,安排一次与家人一同散步的活动,体验一下散步的情趣。在课堂上,同爷爷、奶奶、外公、外

5、婆、父亲、母亲散过步的同学,就细细回味当时散步时的感受,和大家分享,学生畅所欲言,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同时也与课文中的内容拉近了。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它,有利于老师引领学生进入教材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前提下来感悟教材的内容,唤起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地学习语文,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次,话题设计应以语文为依托,渗透其他学科。《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新一代公民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现行新教材增加了不少文学作品和科学、科普类作品,

6、内容涉猎面广;现行的教学用书也不像过去对课文作详细的解析,甚至于对教学细节产生直接影响。有些问题的研究需要参考相关的资料。必要时,还需要其他学科老师的协助解析疑难问题。这样,才能读懂文本,把握文本,更深透地理解文本,而避免由于教师对文本的误读导致话题设计的偏差,甚至对学生产生表面化、片面化和概念化的误导,或者脱离文本去拓展等。例如,我在教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课时,遇到了光学上的折射现象,“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于是,我就请来了物理老师。她运用光学折射的原理,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海市蜃楼”的成因。第6页(共6页)在学科的交叉中,在知识的相互渗透中,学生的知识和能

7、力得到整合。其间,师生双方融洽交流,互动式和谐发展,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收到了“一石二鸟”之效。再次,话题设计应注入生活的活水。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刘国正语)。反之,就难免会苍白而呆板。因此,语文教学需要不断激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以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话题设计时,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试图从学生所熟悉的、或可感的、或是学生乐于实践的话题入手,让学生知识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