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刘智慧

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刘智慧

ID:37310705

大小:1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刘智慧_第1页
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刘智慧_第2页
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刘智慧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刘智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沙山子小学刘智慧现在的高效课堂要求学生会合作学习、会质疑,可总不尽人意,学生缺乏质疑能力,每次课前都布置预习内容,在课时练的自主学习部分都有一项质疑问难,可每次课上汇报时我发现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没有什么研究价值,需要培养,因此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大胆质疑,勇于质疑,有所创新是一种宝贵品质,质疑这种品质在儿童时期就应当培养。所以,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有价值的质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为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质疑要有一定深

2、度、广度和难度,只有这样的质疑,才能对学生产生魅力,吸引学生动脑求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我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在学生预习后,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人在什么处境或情况下才会哭?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高涨,连成绩差的同学也积极参与讨论。有的说人在悲伤中才会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的“我”看着许多人来悼念伯父,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滴地掉下来;有的说在离别之际也会哭,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的朝鲜小姑娘小金花和志愿军分别时就哭了;

3、有的说在伤心时会哭......学生说得很切实际。这时教师紧接着引导学生质疑:课文里的年轻父亲“跪在地上大哭了......”是为什么而哭?这一问题正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思维的闸门有一次打开,有的仔细读书、认真思考,有的小声议论。过了一会爆发了激烈的争论:一些同学认为,年轻父亲是因为伤心而哭,因为儿子可能残废,要照顾儿子一辈子;有的说是悔恨而哭,没有把儿子带在身边,没有实现“无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诺言;学生各有各的看法,争论得十分激烈,究竟谁说得准确,需要学生进一步思维才能辨析清楚,我便引导学生根据年轻父亲

4、的神态、衣着、语言进行思考、判断、分析,这是学生恍然大悟,一致认为:年轻父亲是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而哭。再有在教学《金色的脚印》这一课时,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看看应该怎样质疑?于是小组里开始讨论:有的说脚印为什么是金色的?有的说为什么用脚印做题目呢?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定出这个问题:课文为什么要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针对这个题目学生又展开了讨论,最后得出三个答案:1、“金色”代表着珍贵,而“金色的脚印”则象征着狐狸一家合家团聚是最美好的一件事。2、在这“金色的脚印”中,体现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

5、3、暗示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明白了这个问题的价值,既点明主题,又突出中心,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质疑,既让尝试了质疑的成功,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的过程,能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自学任务。通过一段时间练习,学生们进步了,会提问题了。如我在教学《伯牙绝弦》这一课时,学生提的问题让我非常满意。预习任务一布置下去,小组就开始行动了,每一组都在低声讨论着,最后确立了一个问题:你知道俞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吗?这一个问题直接点明了主题,于是学生

6、带着这个问题开始自学课文,从学习中抓住一“破”一“绝”。感人至深,从中感受到了钟子期死后,余伯牙悲痛欲绝的心情,终身不复鼓了。现在学生明白了,达到了学习效果。不难看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对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完成阅读自学任务起着一定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