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ID:37314557

大小:8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1

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_第1页
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_第2页
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_第3页
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内涵,并使学生能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熟练应用于自由落体运动。2、使学生在了解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都有相同加速度的基础上,对自由落体加速度有较深认识。3、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及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相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1、对

2、落体运动,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伽利略认为重物与轻物下落的一样快。)2、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用粉笔头演示自由落体运动。3、请大家猜想一下,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二、新课教学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师生互动:⑴-4-观察粉笔头的自由落体运动,讨论运动的初速度(为零),运动速度的变化(越来越大).提出假设: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

3、加速直线运动。⑵实验验证:Ⅰ.讨论实验方案: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提示可以参考书本。最后由各组派代表总结发言各组的实验方案。教师总结如下:①打点计时器、纸带②光电计时装置③频闪照相(学生能看了书本P45的“问题与练习”的4题而提出方案,若没人提,教师可适当引导。但不清楚闪光照片是怎么得到的,教师可利用电脑动画介绍频闪照相过程)Ⅱ.动手实验:仍分小组实验,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打点计时器、纸带,光电计时装置。根据刚才的发言给适当的器材。注意,由于光电计时装置的使用要求较高,可少用,且给基础较好的同学

4、。实验过程中教师四处走动可适当的进行指导。⑶讨论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你采用何种处理方法,最终得到什么结果?仍是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最终总结以下可能的处理方法:Ⅰ.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Δs是一个常数Ⅱ.速度均匀增大(利用v-t图像)Ⅲ.x∝t2(利用x-t2图像)若还有其他的方法也可。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对所列方法应做适当的解释,也可以让发言的学生说明方法的理论依据。最终得出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t=gt;x=(1/2)gt⑷教师当场对书本P4

5、5的“问题与练习”的4题的闪光照片上的数据利用计算机的EXCEL的图表功能在投影上演示自由落体的x-t2图像,以扩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懂得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t/sx/mt2/s20000.040.0080.00160.080.0320.00640.120.0710.0144-4-0.160.1250.02560.20.1960.040.240.2840.0576x-t200.050.10.150.20.250.300.010.020.030.040.050.060.07t2/s2x/

6、mx线性(x)2.计算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教师引导:根据你处理的数据,请你计算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各小组计算结果公布,教师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并根据刚才EXCEL处理的图像计算加速度的值(图像的斜率的两倍就是加速度的大小)。(各结果有可能有误差)请同学们讨论在实验误差允许内,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加速度是否相同?结论:相同。⑴在地面附近的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⑵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⑶教师强调我们

7、这里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9.801m/s2。在粗略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10m/s2。请学生看书本P44的表格,说说能得到的信息: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从赤道到北极,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大。3.测定反应时间⑴师生合作做一个小游戏:-4-教师出示小书签,用两个手指捏住书签顶端,让一个学生伸出两个手指在书签的下端做好捏住书签的准备,但手指不能碰到书签。当看到教师放开手时,学生立即去捏书签这个小实验能检验人反应的灵敏程度。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反应灵敏,对战士、司机、飞行员、运动员等尤其如

8、此,当发现某种情况时,能及时采取相应行动,战胜对手,或避免危险。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2)指导学生参考书本P44的“做一做”设计一个测定反应时间的实验:请一组学生谈谈他们的设计方案:原理、器材、怎么操作、怎么读数、怎么计算出反应时间.其他组的学生不断补充。最后,形成完整的实验方案:(3)教师用一根“神秘”的尺子检测学生,直接读出反应时间.让学生思考这根尺子的奥秘,并在课后自己制作这么一把“尺”,利用课余时间去检测不同人群的反应时间.三、课后作业(1)阅读书本内容(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