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华西小学为例谈家校合作

以华西小学为例谈家校合作

ID:37421904

大小:22.6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以华西小学为例谈家校合作_第1页
以华西小学为例谈家校合作_第2页
以华西小学为例谈家校合作_第3页
以华西小学为例谈家校合作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华西小学为例谈家校合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华西小学为例谈家校合作崔静化(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华西小学)摘要:以笔者所在单位华西小学为例进行分析,思考了当下家校合作中存在的交流渠道单一、教育理念分歧大、合作内容深度不够等共性问题,并特殊关注了存在的地方性制约因素。其后,在强调家校合作重要性的前提下,对本校及本地区的家校合作方式提出了学校为主、沟通制胜、善用网络的策略及建议。关键词:华西小学;家校;合作;教育一、华西小学家校合作现状分析家校合作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家校合作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严重滞后,极大的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华西小学地处西夏区郊区,学生以异地搬迁移人

2、员子女为主,教育环境较为复杂,家校合作薄弱。这种现状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1、交流渠道单一。家校交流基本以家长会为主要形式,表现为老师单向的向家长传达信息。而家长向老师反映的情况则只限于询问学习情况及学习成绩,不能很好地反馈一些家庭方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对老师的教育要求,家长一般只提出一些笼统的要求或者是做出一些很简单的承诺,比如,“麻烦老师抓紧点儿,辛苦老师了”或者“我在家一定好好抓”等等,沟通效果很差,落实效果更差。华西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传统的家访很难经常性的开展。还有一些家长电话号码变动不能及时告知老师。学校与家长之间缺

3、乏有效的沟通。长此以往,学校与家庭之间便缺少了足够的了解与信任。更有甚者,个别老师和个别家长、学生的不理智行为的造成不良影响,有些家长或者老师沟通语言不够友善,伤害了老师或者家长的自尊心和联手教育孩子的热情。这些都使得本就薄弱的家校合作雪上加霜。2、地区因素制约。华西小学的很多家长常年在外务工,有些家长一年一次的家长会都会缺席,还有些学生家长以爷爷奶奶为主。因此,家校合作的“乙方”常常缺席或者不太有能力胜任。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华西地区家长总的来说对孩子的关注度不高。同时,华西小学的师资力量一直较为缺乏,人均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对每个学生做不到全程关注。以

4、自身为例,不仅兼任班主任,还是两个班的语文和科学老师,各种校内工作完成后仅剩很少的时间。另外,由于华西地区人口来源于西北五省,语言各异,以各地方言为主,语言不通也成为家校合作的一个制约因素。3、家校教育观念分歧较大。家长与教师之间存在相互推诿教育责任、共育意识不强的现象。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以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情,没有认识到参与学校教学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而一些教师则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工作会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学校若与家庭合作是自讨苦吃。也有部分教师虽然欢迎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活动以及有组织地支援学校教育建设,但当家长进入校内干预学

5、校日常运作和决策时,他们则不真正认可和支持。4、家校合作深度窄。家校合作形式内容乏善可陈,在家长志愿者、家长参与学校事务与决策方面还没有形成气候。家长参与广度不够,家长委员会不具有普遍代表性,没有发挥出主动性,不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其存在只是为了配合学校的工作,成为了附属机构。学校对家长委员会给予的权利不够,家长既起不到独立监督的作用,也不能参与学校事务与决策,家长委员会影响十分有限。同时,学校很少组织家长教育活动,教育系统对家长教育这一环节缺少足够的重视。5、相关制度缺失。家校合作应该遵循法制规范,应该受到政策指导与法律规章的约束。但目前,国家及地

6、方对家校合作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规定。虽然有指导性意见,只是从宏观出发,在各地实际开展过程中,实践性与操作性不强,合作内容及合作效果差异迥然,不能发挥政策的有效作用。同时,由于相关政策和法规缺失,家长参与教育的合法权益不够明确,使家长在监督、参加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动时无法可依,不能合法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制度及法规的保证能强化家长对教育事业的参与,加强家长自我教育和教育孩子的责任。二、家校联手的重要性教育孩子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责任或义务。任何一方的缺席都可能导致教育的失败,对于家庭早期教育缺失的家庭尤其如此,更加需要家校的联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7、,都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果这两者能够有机地整合起来,进行强强联合,以及优势互补,即家长施教的亲和性、感染性,以及准确的针对性、天然的早期性等,和学校施教时的目标性、计划性、系统性、科学性等特点,相互配合,互为补充,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交互影响中达到协调同步,将会促进出一个崭新的教育局面。现在的孩子心理特点、现在的教育大环境、现在的教育方针政策都需要并且鼓励家校联手。作为老师,在教育之路上遇到难题,屡攻不下的时候,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家长—那些最有可能助自己一臂之力的人们。而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会求助于老师这座桥梁。家校联手是教育进

8、步的需要和表现,是教师爱岗敬业的需要和表现,是家长关爱孩子的需要和表现,是孩子获得关爱和监督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